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21節

八月初八日,淩晨,櫟陽。

長公主沒有召見周忠和李瑋。劉放傳旨,兩位大人到驛館休息,靜候聖旨。

正如事前所料,長安的大臣們迫於形勢,不得不接受張燕的脅迫,和張燕聯手奪取長公主的權柄。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十四年前的洛陽兵變。當年董卓進京後,太傅袁隗和朝中大臣們也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幫助董卓奪職了何太後的權柄,廢黜了少帝,重建了皇統,當時的尚書令士孫瑞甚至還借助《春秋》經義為廢黜少帝作了一番辯解。

十四年後,這一幕再次重演,朝堂上的武人和士人再次聯手,這是不是意味著長公主命在旦夕,大漢社稷將再次遭受浩劫?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將軍了。當年何進被奸閹殺了,太傅袁隗以毫厘之差喪失了北軍控制權,結果董卓進京,局勢再不可挽救。今天呢?今天張燕同樣控制了北軍,但僥幸的是,大將軍征伐在外,大將軍手上還有最強悍的胡族鐵騎,大將軍還有挽救局勢的可能。

丞相蔡邕病倒了,他強自支撐著身體,繼續守護在長公主身邊。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岌岌可危,但他不願放棄,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心願沒有完成。他看完周忠和李瑋送來的奏章後,沉默了很久。

朝廷現在要做的事,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對於社稷的中興大業來說,當務之急是限制長公主的權柄,最大程度地削減大將軍手中的兵權,為小天子順利主政打下基礎。不出意外的話,六年後小天子就要主政,而這六年時間,將是決定大漢命運最關鍵的六年。此次長安爆發兵變危機的根源,其實就是因為外朝急於削減大將軍的兵權,想把大將軍對社稷的威脅,對小天子主政的威脅降到最低,然而,事與願違,大將軍走了,北疆武人馬上舉起了屠刀。

北疆武人是軍功階層,是朝堂上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現在成了阻礙大漢中興的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這道障礙如果不能妥善處置,不能讓他們迅速融進朝堂,後果不堪設想。

自己一直試圖把軍功階層拒於朝堂之外,但事實證明,這條路走不通,失敗了。雖然軍功階層中的很多人都出身於黃巾,但他們現在是大漢的臣子,朝廷要正視他們的功勛,要把他們手裏的力量轉化為穩定社稷的力量。在如今對抗已經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在軍功階層要求進入朝廷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的情況下,在他們已經用戰刀打開了朝堂大門的情況下,朝廷不管是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是投降也好,是因勢利導也好,都要敞開胸懷接納他們了。

大將軍和軍功階層是一體的,兩者之間的利益密不可分,這一點朝廷有清醒的認識。不過朝廷一廂情願地認為把大將軍的問題解決了,軍功階層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看來這個理解大錯特錯。大將軍是大將軍,軍功階層是軍功階層,兩者之間的利益雖然密不可分,但的的確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利益群體。大將軍不能代表整個軍功階層,大將軍的個人利益更不能代替軍功階層的整體利益。

長公主和朝廷在這一點上完全理解錯了,接著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制定了錯誤的策略,以致於引爆了一場危機。

錯誤需要人承認,引爆危機的責任需要人承擔,自己是丞相,當然應該承擔這個責任。不過,讓自己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和朝中部分大臣為這個錯誤付出巨大代價還是值得的。因為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和大司農李瑋等大臣馬上意識到了危機爆發的根由,他們以最快的速度修正了朝廷的策略,並拿出了一系列正確的對策。

讓武人入朝,和武人共理朝政,利用武人的力量,重新制衡皇權和相權,並迅速限制長公主的權柄,削減大將軍的權力,確保將來小天子能順利主政,確保中興大業能繼續穩定推進。

自己要離開朝堂了,活在世上的日子也不遠了,在最後的這段歲月裏,無論如何也要為社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長公主非常憤怒,她拒絕修改官制,拒絕削減中書監的權力,拒絕實行顧命制。

“傳旨周忠、李瑋兩位大人,請他們回長安去,我不會召見他們。”

蔡邕、筱嵐、劉放、孫資、黃嶽五位大臣都沒動。

長公主氣得面孔通紅,淚水情不自禁地滾了下來,“怎麽?你們也想把我囚禁深宮嗎?”

“殿下,請你冷靜一點。”蔡邕勸道。

“我還不夠冷靜嗎?”長公主尖聲叫道,“如果任由他們為所欲為,這大漢的社稷就要毀在他們手上。我不會答應他們,絕不會。你們都退下去,此事就這麽定了,無需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