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46節

十二月二十六,櫟陽。

丞相李瑋、大司農田豫、尚書令田疇冒著大雪趕到了櫟陽,呈奏上計事,奏請改制。

事實很嚴峻,朝廷的財賦危機已經到了極限,國策非改不可。如果天下穩定了,目前的財賦制度倒還可以維持,但現在平叛大戰還在繼續,短期內還無法估算天下統一的時間。如果年年這樣打仗,一年虧空幾十億錢,要不了幾年,朝廷就要欠下巨額債務。那時朝廷的財賦命脈完全控制在別人手上,天子和朝廷很快便會失去威儀,權柄更是倍受打擊和掣肘,新政顯然很難維持下去。今年朝廷為了緩解財賦危機,已經增收賦稅了,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如果明年繼續增賦,強征暴斂之風會迅速席卷州郡並愈演愈烈。百姓窮苦不堪,動蕩暴亂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長公主雙手抱頭,一籌莫展。天下要統一,要重新恢復安寧,就要打仗。在廢墟上重建大漢,讓社稷重新富強起來,就要堅固以農為本的根基。而要想實現這一切,就要錢,要財賦,要源源不斷的巨量財賦。財賦不足,就要想辦法開源節流,就要修改國策,重修制度。

“怎麽會這樣?朝廷財賦的虧空怎麽會飛速增加?前些年我們是怎麽過來的?中原大戰,我們動用了幾十萬兵力,打了好幾年,朝廷不也撐過來了嗎?”

“土地,是土地幫助朝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李瑋說道,“當年我們在北疆的時候,我們也大量賒借,但我們只要收復了州郡,就可以用收復的土地、鹽鐵的開采經營權和減免賦稅徭役來償還債務。另外我們為了減少朝廷開支,實施了一系列新制,比如官吏的俸祿由各府衙的職分田提供,采用兵戶制後士卒的軍餉和撫恤也由兵戶家的田地提供等等……這些辦法實施之初,的確大有成效,但隨著朝廷收復的州郡越來越多,開支也急驟增大。比如我們打中原大戰,軍隊渡過黃河就行了,前後不過一千多裏,但打西疆,軍隊就要遠征三千多裏,軍資消耗的增加不是倍數,而是翻番的倍數。同理,其它開銷也是這樣。”

“朝廷開支增大,賒貸就大,而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因為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因為手中掌握的鹽鐵開采經營權越來越多,因為軍隊遠征、重建城池等所需的物資以及販運量越來越大,他們積累的財富也就越來越驚人,也就有了更多的錢財賒貸給朝廷。而朝廷的償還能力呢?暫時失去了。因為朝廷要打西疆,打北疆,打遙遠的邊荒之地,那裏沒有這些人需要的土地,鹽池鐵山也少,於是朝廷的巨額虧空也就出現了。而且隨著遠征路途的延長,遠征規模和時間的增大,虧空也越來越嚴重,以致於現在陷入了深重的財賦危機。”

“成也土地,敗也土地。”李瑋嘆道,“現在的事實擺在這裏,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會逐漸控制朝廷的財賦命脈。一旦朝廷的財賦命脈給他們控制了,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兼並土地,肆無忌憚地逼迫朝廷增收賦稅,結果是什麽?和過去一樣,百姓流離失所,流民成災,暴亂此起彼伏,社稷搖搖欲墜。過去大漢有兩百年的底子,它還能支撐一段時間,還能讓我們保留一絲元氣,在廢墟上重建大漢,但現在呢?經過二十年的戰亂,大漢雖然苦苦掙紮沒有倒下去,但脆弱不堪,只要一陣狂風暴雨,就能把它徹底摧毀。

“這就是現狀。新政實施十幾年了,它幫助朝廷走向了中興,但同時它的弊端和矛盾也已經累積到足夠危害社稷的地步。朝廷必須及時調整國策,在最短時間內緩解這種危機,把這種危害降到最低,以確保中興大業能夠持續發展。”

長公主理解朝廷的艱難處境,也希望天子和自己的窘境得到改善,但朝廷在重農的基礎上利用抑商來增收的辦法,歷史上的教訓很深刻,她不能不慎重。當年孝武皇帝改制成功了,但殺了很多人,幾乎摧毀了大漢的商賈。而王莽失敗了,敗得很徹底,連社稷一起葬送。王莽篡國失敗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改制嚴重損害了當時王公貴族、官僚富豪們的利益。你既然不讓我們活,我們就玉石俱焚,一起完蛋,結果王莽完蛋了,社稷傾覆了。今天呢?今天襄陽還有一個天子和朝廷,這位天子甚至違背祖制,大肆分封諸侯,兩下比較,誰能給予這些人最大的利益?不難想像,長安改制的後果,很可能是一系列的叛亂,最後是中興失敗,大漢再次傾覆。

長公主越想越怕,渾身冰冷,不寒而栗。

大將軍離開長安前,曾要求自己把燕無畏和風雲鐵騎調到晉陽戍守,當時自己覺得大將軍小題大做了,現在看來,不是大將軍謹小慎微,而是自己盲目自信,根本沒有想到朝廷面臨的危機。大將軍顯然已經看到了朝廷的危機,他預感到大軍遠征西疆將給朝廷帶來一場動蕩。而遠征西疆,穩定北疆是朝廷的平叛策略,為了實現這個策略並確保中興大業的成功,這場動蕩是必要的,但這場動蕩的中心是自己。李瑋改制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自己的支持,只要自己同意了,詔告天下頒布執行了,矛盾也就徹底激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