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58節

長公主的聖旨非常突然,離開櫟陽的速度也非常快,長安的大臣們措手不及。大司馬徐榮、禦史大夫荀攸和廷尉卿陳群連夜趕到櫟陽,打算具體征詢一下長公主對朝廷整肅吏治的意見,但此刻長公主已經越過洛水,快到蒲坂津了。她什麽話也沒留下,甩手就走了。

徐榮一個人坐在馬車上,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他沒想到長公主一怒之下,竟然離開長安了,這應該算是一種威脅,一種變相的威脅。既然你們都無視我的存在,那我離開好了,你們想怎麽幹就怎麽幹,社稷危亡的責任由你們背著。將來出事了,不可收拾了,你們該掉腦袋的掉腦袋,該誅連的誅連,一個也跑不掉。

長公主轉手把難題交給了徐榮。徐榮權重了,身份變了,想法也就變了,他不得不站在天子和殿下的立場上重新考慮解決危機的辦法。

荀攸和陳群坐在另外一輛馬車上,閉目沉思。長公主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血雨腥風,她被迫離開了,被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聯手逼走了。如此一來,長公主那雙最堅固最可靠的羽翼沒有了,長安失去了長公主的庇護,暴露在肆虐的狂風暴雨中,危險厲嘯而至。用什麽辦法才能避開這場猛烈的風暴?

十月十七,長安城看上去風平浪靜,但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湧動,風雨欲來。

丞相李瑋和太尉張燕先後趕到了未央宮。

徐榮做出了決定。為了維護朝廷利益,盡可能控制此案的涉及範圍,原則上只追究主犯罪責,不再誅連無辜。但條件是,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必須接受和遵從朝廷制定的“清償債務”的辦法。

張燕沒有反對。此次李瑋的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清債”之策,如果目的能夠順利達到,那就沒有必要大開殺戒,以免激化朝堂各方的矛盾,挑起朝野上下的爭鬥。在社稷沒有統一之前,中興大業需要各方力量的緊密協作,朝廷在制定和實施國策的時候,務必遵循緩解和減少矛盾,竭力保障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則,這個原則不能變。

李瑋心情很好。長公主走了,大漢權柄全部掌控在北疆系大臣手中,所有的對手都失去了抵抗力。現在想怎麽幹就怎麽幹,沒有阻力了。

“殿下能想明白了,真乃社稷之福啊。”李瑋笑著走到門口,沖著站在屋外的賈逵和溫恢招了招手。

丞相府的長史和司馬各自抱著幾捆文卷走了進來。田疇看看堆在案幾上的文卷,又看看胸有成竹的李瑋,驚訝地問道:“仲淵兄,你又制定了新策?”

“當然。這麽好的機會,我豈肯錯過?”李瑋指了指窗外,“如果我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天會五雷轟頂把我活活打死。”

徐榮和張燕相視苦笑。大漢這位丞相太厲害了,其一往無前的氣勢,甚至可以和十萬鐵騎相媲美,當真是無人可擋其鋒銳。

“朝廷此次以三十年邊郡土地租種權償還債務,其主要目的是遷移人口,屯田戍邊。但三十年之後怎麽辦?”李瑋說道,“從大秦朝開始,屯田戍邊就是拱衛疆土的一個重要國策,而孝武皇帝更是一度向河套、河西等邊地遷移了上百萬人口,但後來為什麽都失敗了?為什麽這項國策總是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逐漸失去效果?為什麽邊郡的土地總是荒蕪,邊郡的百姓總是陸續南遷?”

“四個原因。”李瑋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不可預測的災患,胡人的頻繁入侵,吏治腐敗,還有就是……”李瑋看看屋內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屯田制對百姓的剝削太厲害了。屯田這種制度本身是一個救急制度,實施時間長了,屯田百姓得不到實惠,他們隨之也就喪失了耕種的積極性,繼而所有的問題也就接踵而至。”

眾人連連點頭。當年張溫、崔烈等大臣急於修改田制,大力推廣“計口授田”,正是看到了屯田制對百姓的持續危害,所以他們在北疆的屯田制初見成效後,馬上調整了國策,讓百姓迅速從土地上得到了實惠,從而穩定了民心,加快了朝廷財賦的增長速度。

“北疆各邊郡的屯田區實施了新田制後,谷粟產量一直在增加,雖然增產的速度很緩慢,但日積月累後,邊郡的貧瘠會慢慢得到改善。邊郡富了,百姓留下來了,大漢廣袤的疆土也就能守住了。”

“但是……”李瑋突然加重了口氣,“朝廷有政策,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自然也有對策,他們絕不會滿足於收回本息,他們肯定要想方設法在邊郡的土地和百姓身上榨取數倍於本息的錢財。而這種沒有節制的殘忍的盤剝會把邊郡迅速推進戰亂的深淵,所以……”李瑋拿起了一卷文卷,“我們要制定墾田戍邊之策,要保證邊郡百姓的生存,要制約和打擊門閥商賈們肆無忌憚地剝削,要確保西北兩疆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