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病態的龍門縣(第3/4頁)

這龍門縣到底是個什麽鬼地方,怎麽當官兒的都巴著心思要跑?

見唐成臉色沉了下來卻不說話,心中一涼的呼梁海聲調愈發悲愴的促聲道:“百行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更是身為人子之大慟,還請唐大人成全下官一片拳拳奉孝之心。”說到這裏時,那呼梁海也顧不得這還是在車上,擡腰之間就欲行大禮。

看著呼梁海一臉急促的恨不得拔腳就走,唐成沒伸手去攔他行禮,將身子穩穩的在抱枕上靠好後才平淡聲道:“六品以下官員的升遷調轉皆有吏部一言而決,呼梁大人要致仕,吏部準了就是,還需本官副署什麽?”

“本縣縣丞出缺,大人也是初上任,吏部的意思是大人若需下官留任佐理,則下官便需再留任,若大人認為下官能走,則下官即可致仕。”

唐成好歹也在山南東道的各級衙門裏呆了不少時候,從吏部公文裏聽到這樣的回復還著實是第一次,這幫子滑頭可真會踢皮球啊!

聽完呼梁海的話,唐成沉吟了一會兒後出聲問道:“呼梁大人接任龍門縣尉有多長時候了?”

“七個月零二十三天。”呼梁海的聲音沒了悲愴,倒有幾分發虛。

連具體的天數都計的這麽清楚,看來這呼梁海在龍門縣還真是度日如年,唐成沉吟之中也越發好奇這龍門縣到底是個什麽地方,如今看來不僅是本地官員不願意留,只怕其他的官們兒也不願意來,否則吏部又何至於給出如此荒唐的回復。

“龍門縣雖正是用人之際,但呼梁大人既然執意要走,本官也沒有強攔著的道理。”強扭的瓜不甜,與其讓他別別扭扭的留下,反倒不如放其走了幹凈,這是唐成早就打好的主意。言說至此,坐正了身子的唐成前傾著緊緊盯住一臉喜色的呼梁海沉聲道:“不過本官在那公文上副署之前,呼梁縣尉總還需將本縣諸般情況一一說清楚了才好。”

“那是,那是。”一臉喜色的呼梁海連連拱手不已,“多謝大人,多謝。”

兩人再次坐定之後唐成就沒再說話,靠在抱枕上微閉著眼睛靜聽呼梁海說話。

正是通過呼梁海的介紹,唐成才知道若單以面積而論的話,擁有著山地及部分草原的龍門縣實在比內陸地區許多的上等縣還要大,甚至是大的多。而以人口論,有著近五萬人口的龍門縣也算不得太差,畢竟這時候的嶺南乃至後世雲貴邊界地方的許多縣僅只有兩萬余人。

然則龍門縣轄境內的四萬多人其構成實在是有些復雜,這其中居住在山地的基本都是唐人,而這兩萬多的唐人中本鄉本土的並不多,其他的除了少量被流徙的犯官及其家屬外,更多的則是從內陸地區來的黑戶。唐起代隋定鼎天下之後采用的授田制,即向百姓按人頭授田,隨後據此征收租庸調賦稅。經過隋末大亂人口減少,初始時授田倒也給的足,而今七十年承平下來,隨著土地兼並及人口激增,朝廷掌握的土地就越來越少,授田自然就越來越不足,這時代農業技術又遠遠算不上發達,其結果就是許多人家田少人多吃不了飽飯,由此就有許多人甘冒被官府視為流民拘捕的危險跑到這地廣人稀的邊地來討生活。龍門縣山地貧瘠,這些人來了之後也就是勉強有口飽飯吃,縱觀整個山區的唐民實在是瘠貧得很。

除了這一半的百姓之外,另一塊兒大的人口組成就是草原上的奚人,論說這些奚人本該屬於龍門縣以北的饒樂都督府管轄,畢竟饒樂地區乃是五部奚人的聚集地,而饒樂大都督本人也就是受朝廷承認並封賞的奚族之王,饒樂地區論面積約與中原地區的“道”大小相近,其具體治理也就類似於後世的自治區。

龍門縣內的這一部分奚人世居於此,早在唐初時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雪災,導致合族生活無著,其時彼輩先是內叩劫掠卻被隨太宗皇帝征戰天下的宿將打的一頭包的敗退而回,無奈之下只能申請“內附”唐朝廷以求賑災活命,由此並入龍門縣管轄。及至後來太宗皇帝大敗西突厥被諸族共尊為“天可汗”並隨即設立饒樂、松漠等帶有自治性質的胡族都督府時,這一部奚人及其草原依舊歸屬龍門縣管轄,隨著時間流逝原本的近萬人部落發展到如今兩萬多人的規模。

只是這些奚族人在行政區劃上雖歸屬唐朝廷直接管轄的龍門縣,然則因為民族、血緣及共同的圖騰崇拜等緣故,他們其實更靠近饒樂都督府的奚王。如此以來就帶來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龍門縣雖然對其有名義上的管轄權,其實半點也管不了。這些個奚人平時遵從奚王發下的指令,但一到遇到災荒年景時卻又半點不客氣的伸手向龍門縣要賑災錢糧及草料牲口。因其民風彪悍加之人又多,歷任龍門縣令及媯州刺史,乃至於河北道觀察使唯恐激起兵禍是以多行姑息之策。長而久之,本就貧瘠的龍門縣積攢下的一點財富投進這個無底洞都不夠,那還有什麽余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