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微妙的朝議

天剛及五更,轟隆隆的鼓聲便在長安城內響起,雖然這已經是連續第五次早朝,但長安的百姓們依然感到無比振奮,他們一樣隨鼓而起,開始了新的一天。

希望!就在鼓聲中催發,飽經憂患的大唐臣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一個新的君王,一個新的時代就由這勤政的鼓聲拉開了序幕。

大街上已經熙熙攘攘,一輛輛的馬車井然有序地在朱雀大街上穿行,和前朝一樣,一盞橘紅色的燈籠掛在車旁,顯示主人的官銜及姓名,仿佛一顆顆飄蕩在晨霧中的閃爍的星星。

在明德門前卻積壓了大量的馬車,這些都是趕回長安的逃難人,有的剛剛趕到,而有的已經在外苦候一夜,每一個人都伸長了脖子,焦急地等待著上朝官員們走完,一些心急的,已經遣家人先步行回去看看,但更多的卻是互相埋怨,不該匆忙逃離長安,也不知現在家裏的情況如何了?

上朝的馬車有的從朱雀門進入皇城,直接去衙門處理公務,但五品以上的執事官卻繞道去了丹鳳門,準備參加早朝,按新定的朝規,每月一大朝,七品以上的在京官員,無論虛官實官皆要到含元殿朝覲皇上,七日一中朝,五品以上的執事官入朝議事,三日一小朝,僅限於各部郎中、少卿以上實權官在紫辰殿決策天下大事,當然,在沒有朝會的時間裏,每天早晨都要召開內閣聯席會議,由皇上和各相國碰頭,安排一天的政務。

但由於現在是非常時期,故每日都有朝會,此刻,東天已經彩霞初現,霞光穿破雲層,將大明宮染上了一層絢麗的紫紅色。

台階下三三兩兩的朝臣們聚在一起,議論著今日的朝會,早在三天前,殿中監已經下發了每日朝議的內容,但在前三日朝會所商議的內容都是朝綱方面的安排、制定規則、調動人事等等,最大之事便是冊封皇長子李適為太子,冊封太子母沈珍珠為皇後,而從今天開始,朝會將討論具體的政務。

“李相國!”新任戶部侍郎苗晉卿穿過人群向剛剛下馬車的李清迎了上去,苗晉卿原是吏部郎中,因天寶六年的科舉作弊案被貶黜出京,天寶十一年又被調回京當了戶部的度支郎中,楊暄死後,他便被李清提拔為戶部侍郎兼太府寺卿。

由於安祿山占據洛陽,致使漕運不暢,江淮錢糧無法解押入京,關中的糧價也遲遲無法降下來,現在仍然是鬥米八百文,長安有官方賑粥還稍好一些,在受兵災最嚴重的華陰縣已出現餓死人的災情,湧向長安的難民潮開始形成。

李清早在三天前就著令戶部寫出關於目前的財政狀況的報告,苗晉卿匯集了戶部、太府寺、禦史台等各部門的調查資料,在昨晚連夜寫成了奏折,今日將拿到朝會上商討。

李清剛下馬車,就有好幾個朝官準備迎上去,現在百廢待興,調動升遷的機會也多,尤其是楊國忠黨羽長期占據高位,現在即將面臨清洗,若能在右相心中留下好印象,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不過因李清出身戶部,又主抓過鹽政,所以他所提升之人大多是他以前的下屬,比如鹽鐵監令第五琦被提拔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晏接任鹽鐵監令;原戶部侍郎崔渙則升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擠身相位,這樣一來便使得戶部之人無不揚眉吐氣,甚至平時和人說話之時,嗓子也大了幾分。

現在就是這樣,眼看苗晉卿先迎了上去,其余幾個大臣皆知趣地退下,李清可不是楊國忠,不是圍上來的人越多越好。

“右相,這是屬下昨晚連夜寫成的奏折,請相國過目。”苗晉卿眼中帶有憂慮,形勢實不容樂觀,長安市面上的存糧最多也只能應付五日。

李清接過奏折翻了翻,這時上朝的鼓聲已經響起,他便還給苗晉卿道:“等會兒你在朝會上提出,我再發表意見。”

鼓聲越來越密集,眾朝臣排列成兩行,左一行由左相裴寬率領,而右邊一行則由右相李清率領,沿著龍尾道,眾人魚貫進入了大殿。

按照例制,從三品以上官員皆有座位,李清便座在右首第一,這時,玉階上響起一聲清脆的磬響,大殿立刻肅靜下來。

“皇上駕到!”隨著執事宦官一聲高呼,從玉階兩側湧出一隊隊的侍衛、宦官,緊接著一頂黃羅傘下,年輕的皇帝李豫大步走來,他頭戴翼善冠,身著赤黃袍,精神抖擻,目光中充滿了自信。

“臣等參見陛下!”數百朝臣一起躬身施禮。

“眾愛卿平身。”

李豫一擺手,目光向大殿中一掃,朗聲道:“連日朝會,辛苦眾位愛卿了,只是外有安賊未平,內有財政拮據、人民困苦,以朕一人之力實無法靖安四海,只有倚仗眾人之力,大家眾志成城,一起恢復我大唐社稷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