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刀小試走仕途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自我意識)

第二個問題:他人是什麽?(社會意識)

第三個問題:宇宙是什麽?(自然意識)

人生的所有問題,都是這三個問題的化形。這三個問題考慮不明白,人生就活不明白,就會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儒家幹本書,佛家萬卷經,道家一爐子又一爐子的丹藥,全都是為了尋找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一旦有誰真的思考透了這三個問題,那麽他就會立即居身於智慧的極峰。這時候居高下望,就會發現無論儒,無論佛,無論道,都是從山腳下延伸至山頂的羊腸小路,所有的終點都在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所凝成的智慧峰頂相匯。

用心做好每一件工作

史書上解釋說:王守仁之所以夢到倒黴透頂的威寧伯,是因為他的命運馬上就要和王越產生交集。

話說王守仁在第三次考試通過之後,總算是結束了他的待業青年生涯,觀政工部——做一名實習生,給各級領導端茶倒水,替領導寫稿子,去領導家裏做雜務,捎帶學習一下都邑建設、治漕總河、鐵廠織造、屯田鑄錢、植樹造林……要學的東西好好多,好好多。

這時候聖上有旨給工部,說是威寧伯王越的墳墓年久失修,裏邊打了無數的老鼠洞,讓工部考慮修繕一下。

前面不是說威寧伯王越是奸臣,被活活地罵死了嗎?那麽為啥還要給他修繕墳墓呢?

說王越是奸臣,並將他活活罵死,是憲宗朱見深時代。現在歷史已經進入了憲宗的兒子孝宗朱祐樘時代,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政治生態。憲宗時代,就是要殺汪直,罵死王越以強化自己的權力。到了孝宗時代,則要高擡前代的大臣,以貶抑現在朝中大臣們的勢力。

替威寧伯修繕墳墓,實際上是孝宗皇帝在向大家發出熱烈的呼籲:知識分子們,到邊關去浴血殺敵吧,你殺敵我殺你,然後我兒子再給你平反,不亦樂乎?

樂乎不樂乎不是太清楚,反正工部對這項工作不是很熱心,證據就是,這個工作派到了王守仁的頭上。

若是這項工作朝廷極為重視,那麽出場的官員規格也必然很高。現在卻只派了一個實習生,明擺著是敷衍差事。

可是這個工作,對於王守仁來說卻是個機會,他立即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狠狠地表演了一下。

這個絕活就叫:運籌學。

運籌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38年,是運用現代數學工程,合理解決生產及管理中的難題,以期達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優選值。而我們說王守仁搞運籌學的這一年,是1499年,這個時候,運籌學這個名詞還未出現。

一門還未誕生的學科,也可以提前幾百年運用嗎?

可以的,學科這個東西,是先有了現實中的運用,然後形成現實運用的規範,就是讓別人也可以拿去用,這個過程就叫學科了。但在這個學科產生之前,其規律及思想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人,只要你願意開動腦筋,就能夠嫻熟地運用這些規律。

以王守仁的智慧,把還未出現的學科先拿過來用一用,實在是小意思了。事實上,有關運籌學在中國的運用,說起來那可是太久遠了。過於久遠的事情先不說,單說北宋時代吧,就有一個大奸臣丁謂,負責督造京城的城門,工程需要計算材料,先把舊城門拆掉,廢磚爛瓦用車運走,再從遙遠的地方將建築材料運來,單這材料的運輸,就是一個嚇死人的數字。龐大的北宋帝國,單從財力支出上來說,就根本修建不起一座小小的城門。

可這活兒落在丁謂手中,那就太簡單了,他先吩咐將京城大街挖開,挖成一條河,民夫乘船而入,把新的建築材料用船運進來,拆除的殘磚爛瓦用船運出去,等城門修好,最後剩下的土方材料往河道裏一填,踩實,嘿,又是一條嶄新的街道。

丁謂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幾百年後西方人稱之為運籌學的這麽一個東西。這東西連權臣丁謂都會用,更何況聖賢王守仁乎?

中國歷史上,有個特殊分類叫能臣,就是特別會幹活的大臣,舉凡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雖然沒有學習到現代西方科學,卻硬是西方科學的祖宗,都無師自通地掌握了運籌學。

而王守仁要使用的運籌學,比北宋的權臣丁謂更高一籌,稱之為什伍法。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稱呼的話,王守仁這個法子,就是現代化的工程管理。

運籌學大師

王守仁將他征募來的民夫,分為數十個小組,每五人為一伍,每兩伍為一什,也就是五個人是一個小組,兩個小組是一個工程隊。每三個工程隊負責一個項目,其中一個小組負責物流運輸,推著小車將新材料運來,將拆除的廢舊材料運走。另一個小組負責技術活,進行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