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撲(第2/2頁)

雖然對債主來說,債務人如此窮困窘迫,乃是最大的噩耗。但往好處想,這至少說明宋朝人還是講誠信的。

沒錢不怕,怕的是有錢也不還。

“老爹之所以要不回錢,是因為他不願幹雪上加霜的事情,我們不能違背他的意思。”陳恪笑一笑道:“所以我們雪中送炭!”

※※※

第二天早晨,陳希亮一走,二郎三郎便囑咐兩個弟弟乖乖在家,中午給他們帶好吃的回來。

但六郎堅決不願再被關禁閉,緊緊拉著兩個哥哥的手,非得跟著一起去。

陳忱看向陳恪,今天他雖然是主演,但三郎才是導演。

“帶上他們吧。”陳恪笑笑道:“全當打打牙祭了。”

六郎立即歡呼起來。

一人領著個弟弟出了門,陳恪先帶他們到前街潘家木匠店,說自己在裏面訂了個物事。剛要擡腳進去,陳忱心驚肉跳的拉住他:“三郎,咱可只有一百五十錢。”

“放心,不要錢,他們還得倒找錢。”陳恪說完,便拉著六郎進了店。店面不大,二郎五郎就沒跟著進去。

穿過擺放成品桌椅的前店,便看到店主潘木匠正領著兩個學徒,在院子裏做木匠活。

見有人闖進來,潘木匠非但不惱,反而一臉歡喜道:“三郎來了,快到前面坐。”

“潘大叔,這是我弟弟六郎。”陳恪讓小六郎向潘木匠問好。

小六郎乖巧照做。

“好好。”潘木匠笑著摸摸小六郎的頭,順手拿起把小木劍,遞給他道:“拿去玩吧。”

小六郎沒什麽玩具,希冀的看著三郎。

“多少錢?”

“什麽錢不錢,下腳料糊弄的。”潘木匠爽朗笑道。

“多謝大叔。”三郎自己道謝,也讓六郎道謝。

“不客氣,不客氣。”潘木匠從懷裏摸出把鑰匙,走向櫃台道:“說起錢來,你那官帽椅已經訂出去超過十把,這一場,我撲輸了。”說著打開抽屜,拿出五串當十鐵錢道:“這是你的五貫錢,還有你要的物件,也給你做好了。待會兒出去,別忘了讓四鄰做個見證。”

雖然嘴上說輸了,但他臉上卻蕩漾著發自內心的笑道:“三郎,下次還這樣的圖紙,記得來找我搏啊。”

“誰知道還能不能想出來?我盡量吧。”三郎一手拎著錢,一手提起放在角落的木箱道:“就是這個吧?”

“可不,精工細作,費了我兩天功夫。”潘木匠好奇道:“你要這鐵匠鋪裏的物事作甚?”

“打鐵。”一句話沒把潘木匠噎死。

※※※

陳恪一到門口,左右那些商家便紛紛探出頭,笑問道:“陳家三郎,贏了輸了?”

財不露白的道理,陳恪自然知道,但行有行規,你贏了錢,必須展示給眾人看,以示輸家沒有賴賬。他只能將博到的鐵錢高高舉起,眾人便一陣歡呼,好像他們贏錢了似的。

二郎本來看的一頭霧水,見此狀立時明白道:“三郎,你竟然和人關撲?!”

“別大驚小怪的。”陳恪把錢丟給他道:“前面說話。”

宋人好賭成性,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市井百姓,幾乎是無人不關撲。所謂‘關撲’,就是一種拿任意物品做彩頭、賭輸贏的博戲。

比如大街上所有商販的貨物,幾乎全部都既可出售,也可以關撲,只要買賣雙方,對籌碼沒有爭議即可。

比方一個盛水的陶罐,買需要十五錢,但撲只需要五錢。贏即得物,輸則失錢,簡便易行,只要有錢有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