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大捷

當儂智高的五千儂族兵,在宋軍騎兵的沖擊下一敗塗地,便意味著勝負已定。

不得不分析一下,這五萬儂軍是怎麽來的。骨幹自然是儂智高起兵時的五千儂族兵,在這一戰之前,基本上沒什麽損失。次一級的,是那些投奔而來的小部族,他們被吸收進儂族,成為儂族兵的後備力量。戰鬥意志也很強。這些大概有三千人。

卻也只有這八千人靠譜。其余的有一萬兩千多,是與儂姓並列廣南四大族的黃、韋、周三家。儂智高起事之初,他們冷眼旁觀。後來見他橫掃兩廣,便相繼來投。雖然頭人都被封了王。但不能指望這些見風使舵的家夥,與你同生共死。

至於剩下的兩萬多,是純屬被抓壯丁的漢人兵,儂智高也沒指望過他們……基本把他們當民夫使了。

果然,見有被圍殲的危險,漢族兵們丟下兵器,就跑了個精光。他們的人數,占了儂軍的一半,這一逃跑,馬上就兵敗如山倒的感覺。

黃、韋、周三家的頭領一看,咱們也別傻了。還是保存實力,看情況再說吧,於是掉轉馬頭,帶著族人逃跑了。

殊不知,他們又中了狄青的算計,兵法雲‘歸師勿遏’,不能低估人的求生欲望,如果敵兵發現沒有活路,他們一定會拼命求活命的。

更何況,他手中才三萬軍隊,想一口吞下五萬儂軍,純屬白日做夢!

但他很清楚,拼合而成的儂軍各部,實際上各懷心思。順風時自然共同進退,一旦見勢不妙,肯定要四分五裂,爭先逃命的。所以他命兩翼合圍,卻又命他們放慢速度,就是要讓那些非嫡系儂軍,清楚的感受到被包圍的危險,亦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逃跑。

但儂智高的嫡系,就沒這麽好運了。當黃韋周三家撤出戰場後,包圍圈終於合攏。

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三萬精銳西北軍,將七千儂族兵圍住狂毆。鬥志已失,儂族兵引以為豪的盾牌長矛,已經完全無法幫他們抵抗宋軍的殺戮。他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逃跑。

幸而三萬人還是少了點,而且大都在北面。南面的一萬宋軍,並不足以將儂族人攔下。在付出極慘重的代價後,儂族人沖出了包圍圈。

一沖出包圍圈,儂族人在第一時間扔掉盾牌和長矛,又脫下身上的甲胄、輕裝上路,撒丫子往南逃。

他們聽說,宋朝是禮儀之邦,皇帝甚至曾經下令,對於敵人,只擊退為止,不許追擊。現在逃出來,應該安全了吧……

他們卻忘了一件事,這一次宋朝的統帥,是名武將!

在出戰前,狄青下了死命令,一旦儂軍全線潰退,所有部隊立即輕裝追擊。對於追擊距離,沒有任何限制,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殺光叛軍,永絕後患!

這世界上,只有追擊戰,可以無視人數的多寡,實力的強弱,敗逃的一方,只能任人宰割。

※※※

從臨近中午,到日落天黑,宋軍一口氣追殺五十裏!

在出站前,狄青就命各級將領,向官兵反復宣導,如果不能一戰而定,他們將不得不與儂智高糾纏一年,甚至幾年。

這個年代的廣西,就是漢人眼裏的蠻荒之地,而且瘴氣十分嚴重,隨時有喪命的可能。西軍官兵都是北方人,如果有可能,他們一天都不願在這兒呆。

不得不承認精神力量的強大,在‘一戰成功、回家過年’的念頭支配下,宋軍士兵竟然緊追著敗軍的尾巴,來到了邕州城下!

更讓他們欣喜若狂的是,城門竟然還沒來得及關!

還有什麽好說的,弟兄們,上啊!一番砍瓜切菜,宋軍控制住了北城門。

這是整場戰爭,最後的勝負手。因為邕州是西南第一重鎮,城高池闊——如果儂軍像貝州之亂那樣據城死戰,宋軍只能硬著頭皮攻城了。雖然不如攻昆侖關刺激,但一樣能崩掉你滿口好牙。

狄青已經做好了連夜攻城的準備。實際上,他率領的三萬西軍只是前軍,後面還跟著兩萬南方軍,負責運送攻城器械、以及糧草輜重。

那些雲梯、樓車之類的玩意兒,在昆侖關前沒用上,狄青已經大呼幸運了。誰知在邕州城下,還是沒用上。這叫他簡直想問問老天爺,我是不是你幹兒子?

其實沒別的原因,只是想家的人傷不起啊……

後續部隊源源不斷殺入,城中殺聲四起,火光沖天。

狄青則帶著陳恪,登上了城門樓。俯瞰整個城市的戰況。這時候,四面城門都被宋軍占領,沒有圍三闕一,只有投降免死、反抗者格殺勿論!

一戰而定的大勝、克服兩廣的奇功,已經被狄青牢牢攥在手裏。但陳恪借著火光,見他還是一臉冷淡,甚至多了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