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應試之王

因為宋代沒有府縣試,取解試就是第一級考試,任何人只要符合條件、審查合格就能報考,所以考生人數十分恐怖。國子監的考場中,湧入了六千多名考生,據說開封府的考場中,考生人數能超過一萬。

所以盡管四個澡堂、一百六十名考生同時洗澡,等到所有人都檢查完畢,在廣場前列隊時,已經是過午了。

放過了炮,至公堂上擺出香案來,此次國子監秋闈主考官謝學士,戴著折腳襆頭,穿著緋色官袍,出現在考生面前。

先給至聖先師上過了香,謝學士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著臉。書辦跪請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進場來鎮壓,請周將軍進場來巡場。放開遮陽,謝學士又行過了禮。書辦再請七曲文昌開化梓潼帝君進場來主試,請魁星老爺進場來放光。把這些神神鬼鬼的都請來,謝學士便對考生訓話,無非就是珍惜機會、用心考試,切勿心存僥幸作弊雲雲。

好容易捱到謝學士講演完了,便當眾開封試題,把那用黃綾裹著,貼滿封條的卷筒打開,嘉佑元年國子監發解試的進士及諸科試題,終於大白天下了。

考生們踮著腳,希望看看那決定自己命運的考題,但是離著這麽遠,白搭。不過也不用著急,因為考官們正在謄抄,然後張貼在各個考場中。他們現在的任務,是從二門進入真正的考場。

一進二門,便是長長的一粉墻,上面張貼布告,密密麻麻上百張紙,注明了每個考生的考場和座次。陳恪他們在標著‘秋’字號的那張告示上,找到了各自的去處,便互道好運,各奔前程去了。

陳恪順著路標的引導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場……鎖廳試是在國子監官員辦公的院子裏,門口貼著‘嚴禁喧嘩’的告示,四處有禁軍把守。進去後,一共有十間考場,每個考場中,有四十名考生。

陳恪被分到了東廂的考場,在門口領了考卷,裝在卷袋中。進去考場一看,他不禁樂了,這跟明清時期蜂窩似的號房不同,反倒像是上輩子的考場。四十副桌椅整齊擺放,每張桌子右上角,貼著張紙片,上面寫著考生的姓名、籍貫、年甲。任何人不得亂坐。

陳恪的位子在最後一排,他把考箱擱下,把卷袋掛在桌邊,從中拿出筆墨硯台,又找出水杯,到門口貼著飲水處的地方,斟了一杯溫開水。一來潤潤喉嚨,二來,待會兒也好磨墨。

坐下之後,陳恪有些感慨,他上輩子是當過經理的,知道籌備這樣一場大型活動,是多麽的艱巨。宋代官員卻能組織的如此周密,其行政能力確實過人。

不過這不是感慨的時候,趁著考生還沒就位,他趕緊拿出些吃食填飽肚子。等他吃了半只醬鴨、六塊點心,把五臟廟填飽後,發現屋裏已經坐滿了考生,也都在吃著東西,大家確實都餓了。

這時負責監考的官員進來,他身後還跟著兩名穿青袍的低級官員,還有三名穿直裰的軍漢……四十個考生,六名監考,還有流動巡視的,完全是防賊的架勢。

考生們趕緊把桌面收拾幹凈,正襟危坐。

考官又宣布一遍考場紀律,諸如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擅自離座,任何行動都必須先達報告等等,然後才把考題貼在了迎面墻上。

宋代科舉分進士、九經、學究、明經、明法等諸科。但參加鎖廳試的,自然都是考進士的。因此張貼出來的,也就是今次進士科的考題——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禮記》墨義十條。不管是不是鎖廳試,考題都是一樣的。題量之大,相當驚人。

這麽多題目,自然無法一天答完,所以要連考三天,三天內,考生除了方便、不得離開考場。

陳恪本以為,三天時間很寬裕,誰知還沒開始答題,就已經是黃昏了。而且在唐朝時,還給考生提供蠟燭。到了本朝,為避免考生趁黑作弊,是不許點蠟燭的,即是說,天黑了就得停筆。等到天亮再作答。

既然時間寶貴,那就抓緊時間吧。把所有題目都看了一遍,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陳恪先把《論語》十帖作完……所謂‘帖’,全稱為‘帖經’,即默寫經典中的段落。這算是最基礎的考題,也是考官判卷時,首先要審查的,如果考生連《論語》都背不過,平日下過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後面連看都不需要看……

對過目不忘的陳三郎來說,這自然是小意思,提起筆來,不打草稿,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等他寫完六條之後,發現已經要看不清了,怕寫壞了字,影響卷面,陳恪只好擱筆。不是他多慮,而是交卷之後、謄卷之前,會有人專門挑出卷面汙損、字跡潦草、或者有特殊記號的卷子,這些卷子會被登記、用藍筆寫在一張榜單上,連見到閱卷官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