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無奈的老高(下)(第2/2頁)

“不忿什麽?”段思廉冷聲道。

“不忿陛下突然把國家獻給宋朝。”高智升望著他,一字一句道。

“你……”什麽叫顛倒黑白?這就叫顛倒黑白。明明是走投無路才依附宋朝,卻被說成是因為他投靠宋朝,楊家才造反。段思廉的臉色登時不好看了:“這麽說,相國是站在楊家一邊了。”

“絕對不會!高家世代忠臣,微臣永遠忠於陛下。”高智升言之鑿鑿道:“但楊家也是國之幹城,關系到滇西兩千裏的安定。所以為臣鬥膽,請陛下寬宏大量,罷兵止戈。以免親者痛、仇者快……”

高智升一表態,百官馬上紛紛附和,全都成了和事佬。好像擔心打壞了大理國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一樣。

望著朝堂上賣力表演的群醜,段思廉心頭又升起了熟悉的無力感。這讓他對自己當初的決斷,感到分外安慰。

※※※

朝會的最後結果是,高智升作為全權代表,與楊允賢進行和談。但楊允賢根本就不理會他,反而開始加緊攻城……開什麽玩笑,我老楊聲勢浩大的起兵,還沒正經打一仗,就灰溜溜的退回去,日後哪還有臉見人?

遠水解不了近渴,想要活命還得靠自己。段思廉趕緊調集全部力量,支援龍首關。讓他感到安慰的是,天朝使者沒有像大理人那樣觀望,而是旗幟鮮明的支持段氏。且不僅停留在嘴上,幾名年輕的大宋官員,竟然率領幾百名大宋侍衛,親赴上關支援作戰。

在段思廉看來,雖然這點人數杯水車薪,但意義絕對重大。事實勝於雄辯,證明大宋是堅定支持段氏的,這對那些墻頭草的震撼,絕對非同一般。

誰知結果比他料想的還要好。那些年輕的宋朝官員,在冷眼旁觀數日後,終於受不了大理軍官的腐朽無能。他們斷然接管了城防,王韶和宋端平負責組織作戰,曾布負責物資調配,呂惠卿負責居中統籌。

按說臨陣換將乃是大忌,但也得看被換的是什麽貨色,大理的士兵也早受夠了無能的上司。且在他們眼裏,天朝的官員是有光環的,說不定真能帶領他們,守住龍首關。

王韶他們也沒讓大理人失望,這些大宋朝未來的風雲人物,在這西南一隅小試牛刀,就顯出了他們的不凡……很快便讓混亂不堪的上關城井然有條,把守城變成了有條不紊的協作。

守城不是攻城,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技術,這正是宋朝人最擅長的。在宋朝官員和侍衛的帶領下,守軍戰鬥力大增,傷亡大大減少,擊退敵人卻越來越容易,自然越打越有信心。

開戰一個月,叛軍損失過萬。上關城卻愈發高大堅實,難以攻克。

這不僅使叛軍士氣大落,也讓天朝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在大理人看來,幾名年輕的天朝官員,帶著幾百名官兵,就能化腐朽為神奇,把優勢兵力的叛軍,牢牢擋在上關城外。要是天朝大軍一到,楊家的叛軍肯定會灰飛煙滅的。

恰恰這時候,又傳來了宋軍已進入大理的消息,徹底震驚了各方。按時間算,大理使者還沒到汴京城吧!怎麽可能來的這麽快?

很快又有說法,說這是段氏為了緩解壓力放出的假消息。這才合情合理麽,很多人都信了。

但是明眼人能發現,從得知這個消息的次日起,叛軍便沒有再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