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2/2頁)

不一會兒,錢進跑過來了。他不過二十出頭,但在窯場久了,滿面塵灰之色,看不出本來的臉色。見是陳恪和宋端平,一咧嘴,露出兩排白牙道:“陳叔,宋叔你也來了。”盡管年齡與他倆相仿,可陳恪與錢昇是老夥計,小錢只能屈一輩了。

“你宋叔他們好奇,想看看水泥是怎麽造的。”陳恪笑著吩咐道:“你給他們介紹介紹。”

“難道不需要保密麽?”王韶看四周亂糟糟全是忙碌的工人,不只有漢人,還有很多少數民族,警覺道。

“這不是什麽秘密,也守不住。”錢進憨憨笑道:“當然,咱們還也有點不外傳的秘方,不過不妨礙。”說著領他們來到一個正在填充燃料的窯邊道:“這就是常見的石灰窯,只是稍稍有些改進罷了。”又指著地上的三大堆顏色各異的土石道:“黑的是石炭,產自八十裏外的山區,順著南盤江運過來。白的是石灰石,附近的山裏到處都是。紅黃色的是粘土,滿地都是。”

所謂石炭就是煤,汴京居民的主要燃料,眾人自然認識。其余兩樣也都是日常所見,沒有一點稀奇:“難道只用這三樣物件,就能造出水泥來?”

“其實是後兩樣,石炭是用來燒窯的燃料。”錢進介紹道:“像燒石灰那樣,把石灰石破碎,和粘土混合,磨細了制成生料,然後喂入窯中煆燒成熟料,再將熟料磨細而成,就得到一袋袋的石灰了。”

眾人知道,中間肯定還有什麽獨門秘方,但他們已經被水泥的廉價易得所震撼了。

“這將是顛覆性的啊。”就連向來沉穩的曾布也激動道:“從此以後,大宋的建築將告別土木,我們的城墻、河工等工程的成本,也將大大降低,還能以更高的質量快速完工!這絕對是造福大宋的發明啊!”

“為什麽不把水泥獻給朝廷?”呂惠卿雙目發光道:“絕對是奇功一件!”

“你就光想著立功。”王韶啐一口道:“仲方這樣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沒什麽道理,水泥發明出來,就是給大宋朝用的。”陳恪笑笑道:“它簡單易學,原料隨處可得,沒必要敝帚自珍,全國人都學會了才好呢。”

其實他是接受歷史教訓——宋朝乃至歷朝有那麽多的發明創造,本應該造福華夏,卻因為各種煞有介事的保密措施,每當改朝換代,就成批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發明,要被廣泛應用,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功效,怎能被當成秘密保守起來呢?

※※※

送走了王韶他們,宋端平和曾布卻留下來,幫他一起完成宏大的藍圖。

陳恪正苦於分身乏術,得到他們相助,自然大喜過望。待兩人稍稍熟悉了情況後,他便與沈括踏上復勘南北盤江和紅水河之路。至於東川城的建設,則由蘇頌為技術總監,曾布為財務總監,有這兩個人來掌舵和監督,就完全不必擔心了。

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為要想在大理立足,要想讓滇銅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把‘南盤江——紅水河’的水道修好!否則不僅滇銅難以外運,東川城的物資供給也會成大問題……保守估計,東川城的人口,將在短時間內達到二十萬,僅靠大理本地的供給,不僅捉襟見肘,而且受制於人。還有兩個月,適宜搞水利工程的枯水季就要到來,一旦錯過,便要等上整整一年。所以必須得爭分奪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