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偉大的起點(下)(第2/2頁)

所有知情人,都對陳恪佩服的五體投地,紛紛寫信追問著,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事實上,陳恪不過是看準時機,進行了一場成功的概念炒作。

回溯一下,朝廷的官家和相公們,同意陳恪大膽的出兵計劃,主要並非開疆拓土的誘惑,而是被錢荒給逼得。大宋朝缺少銅錢啊!都到了百貨不通,商民困頓、財政枯竭的地步。

但事實上,大宋朝的達官貴人、富賈巨商手裏超級有錢。因為大宋朝一方面商品經濟十分發達,但另一方面,商品生產卻很不發達。這導致大戶們在貿易中賺取的貨幣,缺乏投資渠道,所以只有少部分以生產資本的形式,投入擴大再生產,大部分則被作為一般財富貯藏,而退出流通領域。

而且持續不斷的錢荒,又使銅錢的實際價值不斷升值,就更加促使人們儲藏貨幣了。

根據朝廷估算,僅沉澱在大戶家中地窖裏的銅錢,就高達十億貫以上。這些錢被儲存起來不使用,又加劇了錢荒,使宋朝長期處於通貨緊縮,嚴重影響到國家的經濟。若能激活這些錢,就是解決大宋財政危機的靈丹妙藥。

早在打大理主意的時候,陳恪便知道,若能把東川的銅礦和銀礦為大宋所用,錢荒的情況將出現逆轉,巨大的機遇也蘊藏其中——如今,大理有遠超天下十倍的銅礦和銀礦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國。又有朝廷出兵、大理歸附為佐證。讓最保守的懷疑論者,也不得不相信,大理肯定是產銅和銀的。

當然,大戶們有自己的眼線,更打探到許多的內幕,比如朝廷在建築宏偉的東川城,並即將疏通一條出滇的水路。這一切的跡象表明,滇銅和滇銀確實存在!而且,外運的條件已經具備!

人們自然由此相信錢荒將不復存在,窖藏起來的銅錢即將面臨快速貶值的危險。若想資產保值,他們有兩條路可選,一是把銅錢換成金子繼續窖藏……因為據說大理只產銅和銀,並沒有金子,所以雖著銅價和銀價的下行,金價必然上升。

二是立刻把錢用於各項投資。但前面說過,大宋缺少投資渠道。這時候,擁有大理十年開礦權的汴京錢號,自然成了廣受追捧的對象……在傳言中,大理的價值被不斷誇大,到了後來,在大宋人看來,那就是一座座挖之不盡銅山銀山!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多了。汴京錢號創造性的以大理礦權為抵押,發行的債券,很快便換來了七千萬貫的進項,幾乎相當於宋朝半年的財政收入。要不是擔心風險積蓄太高,而提前宣布售罄,發行量達到一億貫也並非不可能。

還有很多大戶,提出想要入股。但陳恪考慮到實際並未成熟,所以暫時沒有開啟這扇大門。

※※※

當然,巨額舉債必然帶來巨額的利息。本年年底開始,汴京錢號要支付的各項尾款家利息,每年都高達千萬貫以上,更別提五年後還要還本。

壓力雖然沉重,但只要滇銅滇銀能按時運出大理,就問題不大……陳恪並不指望這些銀和銅本身能有多大收益,事實上,因為高昂的投資在先,前期是要不斷折本的。

但只要能看到真銅白銀源源不斷,市場就會保持對‘大理概念’的信心。在後世,有‘信心比黃金還值錢’的說法,在宋朝同樣適用。汴京錢號可以很輕松的借新債換舊債,使現金流源源不斷,直到銅礦和銀礦真正盈利。

不過言而總之、總而言之,一切的前提,都建築在信心上。如果市場失去信心,恐怖災難將不可避免……

所以,滇銅必須在明年,運到汴京去!就算水路仍然不便,靠人力畜力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