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最寶貴的財富(下)(第2/2頁)

這樣艱巨的大工程,當然要用到火藥。火藥在唐朝時,還只是一種燃燒藥,但在本朝發展極快,已經逐步過渡到爆炸藥了。宋朝人已經知道,將黑火藥放在密閉容器中燃燒,就會發生爆炸,但將其應用於爆破,這還是頭一遭。

不過用於爆破的火藥,必須求助於都作院,因為只有都作院,才可以大批量采購硝石和硫磺,更不要說大規模生產火藥了。按照保密的配方,他們能生產出易燃、易爆、防毒和制造煙幕等四種不同用途的火藥。河工上所需要的,自然是第一種火藥。

但其實陳恪和沈括在東川時,就曾經研究過軍隊火藥的配方,他們發現,唐朝火藥中硫和硝的含量相同,是一比一,但本朝為一比二,甚至接近一比三。與陳恪所知的後世黑火藥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已經很相近了。

但對於開山破石來說,威力仍嫌不夠,不過這難不倒沈括。在從陳恪那兒,得知通過提高配料的純度,可以增強火藥的性能後,他很快便搗鼓出一套提高配料純度的方法。

比如至關重要的制硝工藝,在都作院中,只是將天然硝石放在清水中溶解,再把其中的泥沙顆粒沉澱剔除,就可以用作配料了。但沈括在這一步之後,又加上了用一定數量的雞蛋清、紅籮蔔等吸附物,放入硝溶液中多次煮沸,吸附其中渣滓及鹽堿等成份。然後用笊籬將吸附物撈出。

再將水膠放入硝液中再次煮沸,爾後將硝液倒入瓷甕中冷卻凝固,使廢水浮在甕上,則泥末沉於甕底、純硝居於中央。最後去水除渣,取出純硝曬幹。可以得到呈白色結晶狀的純硝。

只是用這種方法制硝,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每百斤天然硝,大致只能提煉出三十斤純硝來,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對與木炭和硫磺的處理也是類似,所以都作院的工匠們,盡管看到巨大的差距,卻不情願改進。還是王罕出面,把這幫刺頭削了一遍,才勉強讓他們照新方法生產。為了保證工期,陳恪也讓了步,從原先的一百萬斤采購,降到三十萬斤,但經費維持不變,讓他們狠狠賺了一筆,這才重新皆大歡喜。

再加上支付給民夫的工錢,紅水河工程還未開工,十五萬兩白銀已經花出去,要不是創造性的發行了債券,並廣受追捧,陳恪還真不敢攬這個瓷器活。

為了趕工期,陳恪繼續大把的燒錢,他制定了各單位的獎懲措施,比如石匠開石一方,就會得到三百文的賞錢;挑夫挑五百斤石頭,也有兩百文的賞錢;其余如木工伐木賞多少、釬夫打一個炮眼賞多少,都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而在原先,民夫服徭役,是不給工錢,只管飯的!兩相比較之下,民夫們自然史無前例的積極。

對於陳恪的慷慨,官員們先是震驚,這樣的大工程,這樣搞的話,怕是上百萬貫都打不住!繼而又頗有微詞,他們認為,此例一開,日後想免費征調民夫將會困難重重。

陳恪不想跟他們爭辯什麽,他只提了一點——紅水河綿亙千余裏、水流洶湧,乃歷代蠻夷割據,所資以為天塹也。江之兩岸均系荒僻險惡之區,人煙稀少,蠻族出沒,時常做些無本的勾當。所以上至官差,下及民夫,都視為畏途,若不以重賞相誘,他們都會裹足不前。

這理由還算充分,加上有王罕的全力支持,那些反對的聲音也就漸漸消失了。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工程隊伍開入深山,沿岸蠻族非但沒有為難之意,反而男女老幼齊上陣,加入了自家門前河段的修建中。這時的人都迷信,認為這是有老天保佑,因此竟信心大增。

殊不知人家陳恪未雨綢繆,早就把紅水河的利益分享給那些部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