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

聽陳恪會說自己的語言,那曼薩穆薩的表情,頓時生動多了。其他本來站在一旁的人,也走過來,紛紛向陳恪致意,並表明自己的身份。

這首批前來大宋的學者,啟程時有五十人,連帶一部分家眷,一共二百多人。盡管阿齊茲已經很悉心的照料,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海上去世,其中就包括三名優秀的學者。

抵達大宋的四十七名學者中,有波斯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乃至拜占庭人、印度人。其大部分都是信仰伊斯蘭教,但也有景教徒、印度教徒、薩比教徒……總之,是一個多民族、多信仰的學者群體。

沒有這樣兼容並蓄的開放風氣,也不會有轟轟烈烈的百年翻譯運動!

在一代代阿拉伯帝王的大力支持下,阿巴斯王朝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孜孜不倦的將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的輝煌成果,翻譯成了阿拉伯文字。

浩若煙海的神學、醫學、星象學、天文學、哲學、數學、物理學等上萬種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極大的豐富和增長了阿拉伯人的見識、學問。更為重要的是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演繹法、類推法、證明理論和三段論的形式理論等被大量而廣泛地應用於辯論、研究、表達及論證方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孕育出了璀璨之極的古阿拉伯文明。

而且這場翻譯運動中,受益最大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歐洲人。

可以說,沒有阿拉伯人對世界文明的吸收保存,歐洲人就無法走出蒙昧的中世紀、進入偉大的文藝復興。當時,歐洲人在教會統治下,已經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處於愚昧無知的混沌狀態。即所謂的‘黑暗中世紀’。

直到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歐洲人攻陷托萊多城,在該城發現了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臘著作。他們才知道自己傳說中的祖先,竟是如此偉大。居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擁有了如此偉大的思想!表述這些思想的著作不僅被異教徒翻譯成為阿拉伯文字,而且幫助阿拉伯人創造了如此富足的財富。

於是他們在托萊多城開辦翻譯學校,吸引大批歐洲學者來校學習,並將阿拉伯文的著作,翻譯歐洲文字。由於他們的工作,亞裏斯多德、托勒密、歐幾裏得這些早被歷史淹沒的先賢,才再次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直接從根本上沖擊了教會的神學統治基礎。

什麽是文藝復興,就是復興希臘文化,希臘文化從哪來的?從阿拉伯文翻譯回來的……

陳恪既然來到這個世界,自然不會讓歐洲人獨美,何況他也正趕上了好時候。一來野蠻的塞爾柱人占領了阿拉伯,強力推行蘇菲主義,非但不再贊助這些自由的學術活動,反而將那些來自異教徒的思想視為毒害,打壓和排斥廣大學者。

二來,也因為塞爾柱人瘋狂的迫害基督徒,禁止他們到耶路撒冷朝聖,導致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尖銳對立,雙方已經在海上打成一片。歐洲人切斷了阿拉伯人的商路,並叫囂著要組成遠征軍,光復聖城耶路撒冷。

依靠商業興旺阿拉伯人,生活水平大不如前,整個國家都在整軍備戰,那些從事翻譯和學術工作的人,自然更加不受重視。許多世代生活優渥的學者,不得不走出智慧宮、翻譯館,從事抄寫記賬等瑣碎的工作,以求養家糊口。

這正好給了阿齊茲招攬人才的機會,加上大宋本就是世界的文明中心,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在優厚條件的誘惑下,那些處於失業狀態的學者,幾乎沒有不心動的。這批來的四五十人,只是來打探情況的先頭部隊,若汴京城真如傳說中那樣,是文化人的天堂,還會有數以十倍、幾十倍的學者陸續跟進。

※※※

但說實在的,這些阿拉伯人來的不是時候,此刻的汴京城暗湧潛伏,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陳恪,想要把他攆出汴京城去。一下子來了這麽多異族人,對他絕對是很大的風險。

但他不能把他們安置在廣州或者泉州了事,那樣固然安全,卻會寒了這些知識分子的心。又如何指望他們,能全心全意工作,為華夏文明提供再次騰飛的豐富養分?

所以陳恪提前數月,便向官家上奏此事,說自己在廣西時,遇到了阿拉伯商人。他們對他說,黑衣大食境內,正處在戰亂之中。一批走投無路的知識分子,希望能得到大宋的庇護。

而且他們也不是白來的,會將大秦、波斯、大食、天竺、埃及的經典書籍,獻給大宋皇帝陛下。

有外邦人願意不遠萬裏歸附,大大滿足了天朝上國的虛榮心,以仁慈著稱的官家自然不會拒絕。而大宋朝的士大夫們,對武人專政,迫害士人有著切齒的痛恨,在不產生麻煩的前提下,他們也不介意收留這些‘外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