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和親(下)(第2/2頁)

西夏的官制與遼朝相似,也分蕃官與漢官體系,蕃官皆剃光頭,戴大耳環,穿長袖緋衣,戴黑冠。漢官則與宋朝文官殊無區別,只是襆頭無腳而已。

此時會議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殿中的氣氛卻越來越沉寂。年輕的西夏皇帝盤腿端坐在須彌座上,目光陰沉的掃過舉帳文武,最終落在自己的叔叔嵬名浪遇身上。這位元昊之弟精通兵法,深諳謀略,去歲李諒祚能一舉扳倒沒藏氏,就是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

否則毛都沒長齊的李諒祚,是不可能鬥得過老奸巨猾的沒藏訛寵的。

大權在握後,李諒祚自然心懷感激,晉升嵬名浪遇為寧令……即黨項語中的‘大王’,是西夏最高的王爵。並賜他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等殊榮,可以說地位之高,僅是一人之下。

另一方面,李諒祚卻並不給他任何實際差遣,只命其在身邊‘平章軍國重務’。說白了,就是不放心他,擔心打倒一個‘沒藏’,又站起一個‘嵬名’。嵬名浪遇才智超卓,又經歷了雲詭波譎的元昊、沒藏訛寵時期,自然能夠理解皇帝的防範之心。

但讓他氣憤的是,年輕的皇帝在拿回權柄後,很快顯出剛愎自用的一面,連自己的逆耳忠言都聽不得了。譬如這次進攻大宋,他就堅決反對,但皇帝為了向西夏內外展示力量,還是一意孤行。

盡管不肚子不滿,但為了讓皇帝放心,也為了能收拾局面,他還是隨軍出征了。只是連日來一直陰沉著臉,讓年輕的皇帝不敢看他。

此刻,李諒祚終於無計可施,才不得不想起自己的皇叔,看一眼嵬名浪遇的黑面,溫聲賠笑道:“叔,你說怎麽個章程?”

嵬名浪遇心說,你終於想到我了,清清嗓子剛要開頭,突然聽帳外急報道:“有宋朝持節使臣在營外求見!”

持節使臣,自然是宋朝皇帝欽差了,帳內聞言馬上從死水微瀾,變成了開鍋粥。

“哈哈,宋朝人果然嚇破膽子,主動遣使來求和了!”

“還以為他們能多撐幾天呢,想不到這麽快就來了。”

“陛下神機妙算、天威如嶽啊!”

“是啊,是啊,陛下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大夏重振聲威,指日可待了!”

“感謝上蒼,賜我們一位不世之英主!”

一時間,王公將領們如釋重負,嬉笑謔罵,諛詞如潮。

李諒祚的神情也明顯一松,不再去看他皇叔的臭臉,轉而問一個年輕的漢官道:“乙埋,你說咱們該怎麽辦?”

這漢人不過二十多歲,生得相貌堂堂,看上去倒像個人物。他太年輕了,位居漢官之首,皆因為靖難有功,且姓梁。他正是那位覆滅沒藏家的梁氏的親弟。李諒祚十分器重這個忠心耿耿、長於權謀的小舅子,這次出兵懲戒宋朝,確立權威,就是聽從了他的意見。

所以戰局焦灼至今,梁乙埋的壓力是最大的,如今見宋朝如所料遣使求和,他自然長舒口氣,起身拱手道:“如今我們牢牢掌握主動,自然可以隨意炮制他們。”說著笑道:“比如嚇唬嚇唬他們……漢人一旦嚇破膽,就什麽要求都會答應了。”

“是啊。”李諒祚快意道:“來人呐,列大陣迎賓,朕要讓他們,走不到我這兒就嚇軟了腿!”

“陛下乃萬金之軀,當然不能讓他們輕易見到,還是讓微臣先去與他們見面。”梁乙埋卻趕緊勸阻道:“唬他們幾句,探探他們的成色,到時候陛下成竹在胸,才好讓他們感到神威莫測!”

“唔。”李諒祚點頭道:“也好。”

嵬名浪遇卻暗暗搖頭,對方既然持節前來,就是代表宋朝皇帝,你派個大臣接見算是怎麽回事兒。

但年輕的皇帝百無禁忌,自己已經夠惹他討厭了,沒必要為這點‘小事兒’,再觸黴頭了。

想到宋朝人竟然如此輕易服軟,他不禁暗嘆一下,看來自己還是高估了宋人,他們已經貪圖享樂到,連一點骨氣都沒了……

也許,這真是年輕人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