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制科考試(下)(第2/2頁)

這一樁樁美談的背後,是他對自己殘酷的壓榨。堂堂大宋王爺如此自虐,所圖自然只有一件事。努力一旦遭到無視,難免生出各種郁悶憤恨……

“殿下息怒,先問問韓相公的意思吧。”孟陽趕忙安慰道:“說不定另有深意呢。”

“嗯……”趙宗實吐出長長一口濁氣。

※※※

有人生氣就有人高興。得知歐陽修和包拯入中樞,陳恪也得以參與軍機後,王雱按捺不住興奮之情,罕見的來到陳恪府上。

“現在看來。”他那張俊秀陰柔的臉上,寫滿了快意道:“你的擔心是多余的吧!”

“呵呵……”陳恪笑笑,不置可否。

其實不怪趙宗實他們摸不著頭腦,因為這本就是一次陷害。王雱無從知道趙宗實為一些關系戶通了關節,這都無所謂,栽贓可不管你幹沒幹過。

王雱的方法簡單到令人咋舌,其心機之深,卻又令人毛骨悚然。

他本身就是國子監生,加之手裏有新學黨人做眼線,自然對今科呼聲最高的王俊民了若指掌。他知道對方與韓相公的公子關系匪淺,曾在韓琦老家讀書,並對其執弟子禮。

能得到韓琦的看重,王俊民本身的學識人才,自然出類拔萃。大家都把他看成是第二個劉幾……也就是後來的劉輝,認為他是奪魁的不二人選。

王雱和章惇關系很好,從那裏知道,劉輝當年中狀元,很大原因是他乃趙宗實看重的人。

現在王俊民是韓相公看重的人,又眾望所歸,中狀元似乎是水到渠成了。

王雱由此判斷。既然王俊民中了狀元也無可非議,那韓相公斷不會讓狀元旁落的。

如此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卻被王雱看到了機會。那就是內外信息的不對稱。

官家雖然在汴京城生活了一輩子,但實則目不能親見、耳不能親聞,所知一切都來自於左右。大臣和內侍們告訴他什麽,他就知道什麽,不告訴他的,他便不知道。

當然趙禎知道兼聽則明,向來保持多方消息暢通,相互印證,以免被大臣蒙騙。但他近年來身體精力大不如前,軍國大事便讓他身心俱疲,早已不關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王雱從李憲那裏打聽到,諸如王俊民呼聲最高之事,在科舉之前官家竟毫無所聞。一條計策便浮上心頭,他讓李憲在開考後,將此事稟報官家。但只說‘王俊民為狀元’六個字,其余的一概不說。

趙禎不了解前因,猛然聽說殿試還未開始,狀元便已經被預定了,自然會惱火的認為,自己的掄才大典,被考官們變成了討好大臣、謀取私利的盛宴?

如果換成別的皇帝,可能登時爆發雷霆之怒,下令徹查此事。然而趙禎性情陰柔,且心機深沉,短暫的憤怒後,他想的是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看看這幫人的嘴臉。

於是他破天荒的任命趙宗實為殿試總裁官。這個被認為是有特殊意義的任命,其實是趙禎對趙宗實的重要考驗——看看自己疾言厲色的諄諄教導,在他那裏到底還有沒有,哪怕一點用處。看看他有沒有膽量對大臣們說不!

王雱算準了,只要王俊民最後真是狀元,趙宗實這夥人就黃泥巴掉到褲襠裏,說也說不清了。就算不是,那也攪黃了對方的狀元夢,所以怎麽都不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雖然趙宗實被蒙在鼓裏,但他也曾有開脫的機會。就是當時楊樂道和王安石之爭……楊樂道十分熟悉王俊民的文章,將之定位狀元。但王安石對其不感冒,堅持要另選一位。

誰都知道,王安石是個沒有私心的人,而且學識遠勝楊樂道,他的選擇自然更公正。

如果趙宗實選擇支持王安石,哪怕保持中立,最後的狀元都不會是王俊民。

可惜,趙宗實只知道,楊樂道是韓琦選定的人,自然要無條件支持他……

結果,就掉入王雱挖的坑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