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章 暗戰(下)(第2/2頁)

此等情形下,趙禎難免認為,那些人之所以不放過一個小小的蘇轍,是在保護‘盛世’的假象,阻止自己為改革鋪路。

只要趙宗實他們一天意識不到這點,就會繼續向蘇轍進攻。殊不知,他們的對手已經從陳恪一方,悄然變成了皇帝趙禎!

他們以為,打著維護皇帝尊嚴這面旗號,便可以窮追猛打。卻忘了自己先踐踏了皇帝的權威——蘇轍是官家禦批取中的人,他們卻一定要他完蛋,這不是在否定官家的權威又是甚?!

陳恪這手‘鬥轉星移’實乃他平生得意之作。

當然僅靠他一人,是無法完成這場戰役的。除了作為誘餌的蘇轍外,深得皇帝信賴的司馬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沒有司馬光事前透露的消息,陳恪無法定計;沒有司馬光為詳定官,蘇轍是不可能被取中的;沒有司馬光事後措辭巧妙的上書,趙禎也不會把蘇轍當成自己廣開言路、利益求變的標志。

可見當年結好司馬光,是多麽重要的一步棋!

※※※

按規制,制科取中之後,便要即刻授官,不得拖延。

而且什麽等級該授什麽官,都有一定之規。是以很快便有旨意下來,授蘇軾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授蘇轍等五人為秘書省校書郎,蘇轍充商州推官,王介等四人則留汴京任用。

這是因為,宋朝官員必須要有在地方為政的經歷,才能在朝廷任職。蘇軾蘇轍少了這一塊,必須得補上。其中也不乏保護處在風口浪尖的蘇轍之意。

其他五人的詔書很快下達,蘇轍的任命卻受阻了——知制誥王安石認為他袒護宰相,專攻人主,不肯撰詞。

皇帝親自下達的任命,竟然被他的秘書給攔住了,這放在別的朝代不可想象,但在宋朝卻司空見慣。

因為當初趙匡胤和趙普在設計制度時,不光是一門心思制衡文武,也想到了後世會出昏君庸主,為了避免自己的江山被不肖子孫糟蹋。趙匡胤也對皇權加以重重限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賦予兩制官‘封還詞頭’的權力。

所謂‘詞頭’,就是皇帝的手諭。理論上講,詞頭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有兩制官動筆按詞頭寫成正規詔書之後,才會變成金科玉律。而兩制官一但覺得這個旨意不妥,他有權把詞頭封還,拒寫詔書,讓皇帝的話變成空氣。

當然不是誰都有勇氣,行使封還之權,那可是削皇帝的面子,打皇帝的嘴巴。這項權力只有在王安石這樣的硬骨頭手中,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只是誰也沒想到,王安石竟然把蘇轍給滅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兩個兒子與二蘇和陳恪關系不錯。加之新學黨人一直在為趙宗績造勢,許多人都在猜測,是不是王安石已經成了趙宗績的人?

誰能想到,他竟然毫不留情的把蘇轍斃了。這到底是起了內訌,還是他根本就沒有結黨?許多人都在看熱鬧。

看著被退回來的詞頭,趙禎笑對司馬光道:“你那位好友,還真是不給你面子呢。”

“王介甫是道德君子。”司馬光面露一絲苦笑道:“在他眼裏,什麽人情顏面,比起朝廷法度,都不值一提。”

“他是道德君子,那你是什麽?”趙禎玩味的笑道。

“微臣也一直以道德君子的標準。”司馬光的智慧,讓他足以應付任何刁難:“來要求自己。”

“那就怪了。”趙禎笑道:“兩個道德君子怎麽掐起來了?”

“這很正常。”司馬光淡淡道:“政見不同而已。”

“呵呵。”趙禎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道:“很多人還以為,你們是一黨的呢。”

“君子之道,群而不黨。”司馬光正色道:“日久見人心,謠言必不攻自破!”

“不錯。”趙禎滿意的點點頭道:“寡人對君實你,還是很放心的。”說著笑笑道:“至於王介甫,雖然膽大執拗,但亂法的事情,大概他也不敢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