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內閣(下)(第2/3頁)

對於這些,隆慶並不陌生,在裕邸時,沈默便對他講過世界地理、以及西方諸國的發家史,對海上貿易也不陌生。聞言恍然道:“對呀,既然民間可以與泰西貿易,皇家當然也能掙他們的錢!”說著十分振奮道:“滕祥他們也說過,當今最好掙的錢,就是佛朗機人的,還提議組建皇家商船隊呢!”

“皇上英明。”沈默終於拍個馬屁,隆慶的骨頭頓時酥了半邊,便聽他接著道:“但適宜遠洋航行的大船,每一艘的造價都漲到白銀萬兩以上,要建造這樣一個船隊,花費的資金著實驚人,這筆錢內帑出不起,而外廷也絕對不會出。”又一字一句道:“劉大夏雖已成古人,但朝中尚有無數張大夏、馬大夏,是不會允許再出現一支三寶船隊的……”

聽了沈默的話,隆慶又一次陷如沉思。對於自己祖宗的光輝歷史,他自然知之甚詳……在永樂至宣宗年間,大明開創了震古爍今的七下西洋,由福建南下經由馬六甲,印度洋直至非洲東岸幾乎全是大明的天下,僅永樂年間各藩國貢使團多達三百一十八次,就此確立‘天朝上國’的名頭。但自成化以後,朝廷官員以遠洋船隊太耗國力為由,禁止中國的艦船再次出海,時任兵部尚書、清名載史冊的劉大夏,更是將鄭和行海的無價資料赴之一炬,並下令南京龍江船塢、福建船塢等,停止建造一切遠航巨艦。

舉辦任何事業都要講究效益,產出必須大於投入才能持續發展。而鄭和船隊將士眾多、耗資巨大,每次出航要花大筆開銷采辦饋贈,而帶回的大量貢品,則免費提供皇室、貴族享用,朝廷自然入不敷出,當財政健康時,尚且可以支持。但遷都北京、五征蒙古耗資巨糜,致使朝廷必須削減開支時,被文官們視為‘虛耗’的下西洋,自然首當其沖。

※※※

“況且,海上航行時間過長,風浪險惡,十艘船中只有八艘能到達目的地,其中往往又有三成的貨物腐敗變質,不能出售。”為了打消皇帝的念頭,沈默稍顯危言聳聽道:“所以風險太大,弄不好就要血本無歸,皇室要掙錢,自然掙天下最安穩的一份,哪有在刀尖上舔血的?”說著神秘一笑道:“其實宮裏不必直接參與進去,只需出個名頭,便能財源滾滾,且全無風險。”

讓沈默這麽一忽悠,隆慶徹底打消了自己建船隊出海的念頭,但又被勾起一絲希望,就像有小手在心裏撓癢一般,探著身子望著他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到底怎麽辦,快說呀!”

“皇上,臣進獻的那份‘坤輿萬國圖’還在吧?”沈默問道。所謂‘坤輿萬國圖’,乃是沙勿略親手繪制的橢圓形的世界地圖,要比宮中珍藏的‘大明混一圖’,更加全面詳細。一共有兩份,一份沈默自己留著教育孩子,一份送給了皇帝。

“在,朕時常把玩,就像你說的,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隆慶笑道:“朕給你找來?”

“既然皇上時常看,那就不必了。”沈默微笑道:“目前我大明與泰西的貿易,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經廣州至馬六甲,與佛朗機人買賣,另一條是經南洋至呂宋,與西班牙人買賣。其中前一條早且發達,後一條是新興的,但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其實還有第三條,與除了銀子什麽都缺的日本人買賣,但朝廷畢竟還禁止與倭國貿易,所以沈默也就不提。

“嗯。”隆慶點點頭,他對沈默說的地名並不陌生……也虧得沈默苦心孤詣,十年磨劍。竟提前多少年給皇帝進行知識儲備,此刻隆慶才聽得毫不費力、津津有味。這份潤物無聲的水磨工夫,要比張居正更像徐閣老。

“這兩條航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是名副其實的黃金航道。”沈默沉聲道:“但是並不太平,除了驚濤駭浪之外,還有出沒其間的猖獗海寇,往來船隊時常遭到侵襲,往往人財兩空,血本無歸。”頓一頓,語調充滿誘惑道:“所以護航船隊應運而生,貿易越頻繁,往來船只越多,這一行的錢景,也就越廣闊。”

“嗯嗯。”隆慶點頭不叠道:“海上鏢局嘛,就算不如陸上的抽頭,也肯定是大賺特賺的。”便巴望著沈默道:“這個,現在怎麽個情況?”生怕再次失望。

“目前,主要是海商出錢,我大明的水師為其護航。”沈默微笑道。

果然還是失望了,隆慶一下連腰都彎了,郁悶道:“那這個錢,還是沒宮裏的份兒。”

“但是。”沈默大喘氣道:“朝裏大人對此很是不滿,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為何?”隆慶問道。

“原因有三,其一,他們認為軍隊是國家公器,卻為商人護航有失朝廷體統。其二,之前的護航,只收取成本費用,所以朝廷並未見到錢。”沈默淡淡道:“其三……就是水師的構成,除了一部分來自俞大猷編練的水軍,大半皆改編自徐海、王直、林鳳等被招安的前海寇。”頓一頓,不無諷刺道:“朝中大人都是有潔癖的,當初迫於抗倭壓力,開出高官厚祿,把他們從賊變成官,然後再讓他們去打賊,現在海疆平了,也就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所以說沈默和楊博,東南商人和晉商的對立,幾乎是無處不在,除了銀行票號外,晉商們還想利用在朝中的影響,清除徐海等人,達到通過兵部控制水師,繼而控制貿易航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