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節 老謀深算(第2/4頁)

秦叔寶吸口冷氣,“河北軍對竇建德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以義氣為重。如果誰替他們報仇,殺了害死竇建德的羅藝,不言而喻,肯定會對他感激不盡,甚至在群龍無主之下,會選他為主!”

蕭布衣得出結論道:“正是如此!我如果是裴矩,那豈非大功告成?他先讓竇建德死在羅藝的手上,然後再殺了羅藝為竇建德報仇。這樣取得河北軍的兵權,又有楊善會跟隨,若能在牛口再殺了我,引發東都大亂,他依據河北,可圖背水一戰!要說掌控天下,也並非沒有可能。這人心機之深,用計之巧,讓人嘆服。”

秦叔寶又驚又怖,“這種連環局竟然巧妙如斯,裴矩真的是天才。”

他現在才明白,為何蕭布衣對裴矩有些尊敬,無論如何,裴矩都可算得上運勢奇才。誰都以為他再無翻身之力,卻不想他還要妄起波瀾。

而這計策,或許在淇水兵敗之前,就已定下。

裴矩老謀深算,竟至如斯!

二人沉默了許久,秦叔寶終於道:“還有一點有問題。”

“你說。”蕭布衣含笑道。

“西梁王,你這種假設是在羅藝必死的前提下。”秦叔寶問道:“可羅藝也絕非善類,身邊有薛氏四虎,他又是武功高強,裴矩如何有必殺羅藝的把握?他若殺不了羅藝,那河北軍還不會服他。如此一來,豈不是前功盡棄?”

蕭布衣微笑道:“我們想不出必殺羅藝的方法,不見得裴矩沒有。我只知道,他既然在牛口出手殺我,想必已有十足掌控河北軍的把握。或許……他不但能殺了羅藝,還能順勢盡取幽州之地呢!”

秦叔寶驚佩交加,一時間不能語。

蕭布衣卻想,這太平道為非作歹這些年,實在是有幾個驚天之才。孫思邈、虬髯客、李玄霸、裴矩還有袁天罡等人,才情都是遠勝旁人,若是濟民,蒼天之幸,若是為亂,天下之苦。

正沉吟間,有親衛方無悔急匆匆的趕到,“啟稟西梁王,道信大師求見。”

蕭布衣大為詫異,“道信,他怎麽會來?”

秦叔寶也是錯愕不已,“是僧粲的徒弟嗎?”

方無悔點頭,“正是此人。”

“他們來了幾個人?”蕭布衣一想道信,忍不住就想到了楊得志,心頭一熱。

“道信帶了兩個弟子,一個叫做大癡,一個叫做大呆。”

蕭布衣喜中有惑,喜的是,楊得志這些年雖是當了和尚,但安然無恙。平安是福,只要無事,就算日子清淡些也無所謂。當年六兄弟中,莫風、箭頭已戀上青青草原,不想回轉,蕭布衣並不勉強。周慕儒、阿銹雖已升為郎將,但蕭布衣只派他們鎮守金墉、偃師兩地,只要虎牢無憂,這兩兄弟就不會有事,剩下漂泊的只有胖槐、楊得志二人,他雖多方打探,始終尋不到胖槐的下落,想起山寨時的歡樂,難免郁郁,這下得知楊得志前來,一時間千思萬緒,往日兄弟之情,均回心中。

可疑惑的是,道信少收弟子,他只知道弘忍、楊得志是道信的弟子,大呆又是誰?

命令早吩咐下去,方無悔迎他們進宅,蕭布衣長身而起,就要出廳相迎。

普天下,能得蕭布衣如此禮遇之人,並不多見。

蕭布衣敬重道信,只因為他的大慈大悲之心。道信看似無為,僅在鄱陽湖時出手說服林士弘,可在蕭布衣心中,他卻比太平道要好很多。

秦叔寶突然道:“西梁王,末將也想見見道信高僧。”

蕭布衣笑道:“如此正好,大道體寬,無易無難,高僧普度眾生,不怕多你一個。”他倒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知道要見高僧,忍不住說了兩句偈語。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蕭施主宅心仁厚,慧根不減當年。”

遠處庭院,隨著一聲佛號,道信已舉步過了紅花綠草,到了蕭布衣的身前。道信很瘦,但身軀中卻有種偉岸的力量。

他僧衣已舊,風塵仆仆,布鞋白襪,已染塵埃。

雖看似落魄潦倒,可他走到天下敬仰的西梁王面前,仍是平和視之,不卑不亢。蕭布衣見到,微施一禮,“大師遠道而來,有失遠迎。”

道信一笑,“貧僧此次前來,卻有一事相求。”他開門見山,倒讓蕭布衣有些意外,道信開口求人,極為少見。忍不住問,“何事?”

“非大師求,而是我求。”楊得志低低的聲音。

道信道:“你求我求,有何區別?”

楊得志醒悟道:“謝大師提點。”

蕭布衣目光一轉,不解他們要求什麽,只是讓他們到廳中,笑道:“求人被求,有何區別?”

道信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秦叔寶聽蕭布衣和道信論禪,卻恭敬的退到一旁,想要說什麽,終於還是忍住。蕭布衣卻趁這功夫,仔細的打量了大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