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節 變生肘腋(第3/7頁)

唐軍已不能靠前,不敢靠前。

他們處於極為尷尬的局面,要去翼城,就要先渡澮水,可澮水一天之間暴漲,他們無舟可過。河上有舟,但滿是西梁人馬,他們只要一接近,就會被亂箭穿身。他們是北方兵士,善泳者少,既然如此,要去翼城已如登天!

唐軍均想,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援兵就在對岸,可卻不能相聚。

可李世民很快的發現,最痛苦的事情並非不能和援軍相聚,而是他的唐軍已陷入生死兩難的困境之中。

這時候遊騎飛奔而來,急叫道:“秦王,西梁軍在上遊挖開汾河堤口,引汾河水注入到這裏,這才引起澮水暴漲!他們又在汾河、澮水交匯處的南面下了一寨,好像那面也有我軍受阻!但是西梁軍勢大,卑職不敢前往。”

“背水陣,他們布下的是背水陣。”段志玄失聲道:“他們就是不讓我們回轉翼城!”

李世民心中一凜,暗想背水陣的方法他也聽過,可今日是頭一回見過。

背水陣有取自背水一戰的含義,可比背水一戰還更要讓人頭痛。因為背水一戰,還可能糧秣不濟,但這種背水陣是河上有舟,舟上有糧,舟就是西梁軍補給。唐軍就算破寨也是無濟於事,因為沖過營寨面對的是寬闊的大河,無船過河,他們亦是要無功而返。河面之船,一方面會輔助西梁軍抵抗唐軍,可唐軍攻來,又可以退到河中,讓唐軍望船興嘆。

李世民心急如焚。

他只有兩日的時間,若不能破了這個背水陣,只怕這數萬唐軍,要盡數斃命於此。

心思飛轉,李世民只想如何尋找突破口。

眼下的形勢,北有澮水攔路,唐軍無舟,不可能遊回翼城。南方聞喜有西梁軍攔路,聞喜東又有董澤陂橫阻,先不說董澤坡是否已有西梁軍駐紮,單說唐軍軍中無糧,若退守董澤陂堅守,一樣的是支撐不下。何況若向東南,不但有西梁軍追堵,還有王屋山脈橫亙,景山塞路,他又能撤到哪裏?

如今南北道路已斷,那只剩下東西的兩條道路,可東方亦是高山峻嶺,道路崎嶇,雖過澮高山後再穿王屋余脈而走可到沁水,但玄霸那裏,不是一樣的地處困境?

再說……誰又能保證,他能安然的過群山去沁水呢?

思前想後,李世民終於下了個決定,向西突圍,和那面的唐軍匯合。

向西突圍有幾個好處,第一可能兵合一處,勢力壯大,有效的抵抗西梁軍的進攻,第二個好處是,西方有汾水,若能過河的話,說不準能逃出生天。知道澮水上都是舟船穿梭,汾水說不定也是如此,那樣的話,無疑從一個困境到另外一個困境。但澮水對岸,劉弘基和長孫恒安八萬兵力去了五萬,守城都困難,肯定攻不過來相救,但汾水對岸,李建成最少還有十數萬大軍,可說是極為精銳,李建成對河這面的唐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當會全力趕來援助!

李世民想到這裏,將主意對段志玄、秦武通一說,二將均是贊同。不等天明時分,命秦武通為先鋒,段志玄斷後,李世民坐鎮中軍,趁夜向西而去。才行了不遠,對面就奔來一隊騎兵,千余人的樣子,看其裝束,赫然就是唐軍的打扮。

秦武通大喜,喝道:“來的是哪位將軍的人馬?這裏是秦王的大軍。”

對面唐軍一人道:“我們是屈將軍的手下!知道秦王被困,特來營救!”

秦武通喜道:“秦王就在這裏,快來相見。”

若是李世民,多半會有些詫異,暗想自己才兵敗回轉,怎麽屈突通這麽快就知道了呢?可惜的是,秦武通不是李世民!

秦武通見是自己人,已放松了警惕。那面的人聽到他召喚,倒是迫不及待的極快來見。只用了片刻的功夫,對方鐵騎已和飛一樣的沖過來,帶來了擘面的寒風。秦武通終於知道不對,厲聲喝道:“是誰?快止步!”他犯了一個錯誤,緊接著就犯了第二個錯誤,對手若是敵人,絕對不會聽他呵斥而良心發現,霍然止步。

回答秦武通的是一陣亂箭!

長箭如雨,傾瀉在唐軍的前軍之中。唐軍稍亂,不等秦武通吩咐,已慌忙布陣對敵。現在白癡也知道,來的人絕對不懷好意。

秦武通策馬後退,才要喝令弓箭手還擊,弓箭手卻已發現,不要說弓箭,就算長矛都有些鞭長莫及的感覺。

因為對方鐵騎已深深的刺到唐軍陣中。

來敵在馬上稍矮了身軀,左手挺盾,右手持搶,盾牌如山,長槍似海,就這樣排山倒海般的拍在了唐軍的前軍之中。

兩軍對擊,空中傳來恢宏的撞擊之聲。

唐軍很多不等反應,已被硬生生的撞到了天空,張牙舞爪的落下,慘叫連連,唐軍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