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白登山下(第2/5頁)

正德哈哈大笑,拍案道:“妙極!眾卿謀略未必強於朝中那班大臣,可是他們只知守成,不知走出去的重要,僅這一點,眾卿就比他們高明多多啦。”

※※※

真正的談判一向是在局外進行的,等到端上台面雙方首腦會面時,不過是做做樣子簽署文件罷了,雙方的特使通過得勝口頻繁往來,大明與朵顏三衛的秘密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秦漢隋唐時良馬產地河套、祁連、張家口、呼倫貝爾等地,如今只有張家口、承德一線在大明控制之中,這裏適合養馬,但是由於韃靼時常來劫掠,所以馬政荒廢多年。

馬匹在冷兵器戰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騎兵的速度和沖擊力是步兵難以比擬的,若雙方實力相當,騎兵一方可不待步兵方結陣完成,在其沒有形成防禦縱深時就把步兵一沖而散。

若步兵一方人多勢眾,騎兵可晝伏夜出反復襲擾,並大踏步後退,拉長步兵方的補給線然後從容斷其糧道,在步兵疲憊不堪糧草斷絕時包圍聚殲,即使步兵防守反擊得勝,騎兵也可隨時遠遁,步兵方根本無法追擊。

所以,步兵對騎兵,只有小勝而敗必全軍覆沒,在平原上簡直難以和騎兵野戰。中原軍隊一般擅車戰,但戰車的沖擊力雖強,遠程奔襲卻易損壞,而且密集的車隊在戰場上難以轉向和掉頭,靈活性遠不如騎兵,只能用作決戰沖擊和防守中的反沖擊。

如今火器的運用還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楊淩估計內廠的新式火槍取得最完美的效果、大批量生產、裝備軍隊並訓練士卒熟練使用,至少也得五年時間,這些事急是急不來的,就算現在馬上出現最現代化的兵器,光是訓練教官、然後再訓練軍隊沒個一年半載也根本不可能。

同時在沒有大量先進、輕便的火炮裝備軍隊之前,在沒有現代運輸設備出現以前,對北方民族作戰,尤其是主動進攻,馬匹有著決定性作用,楊淩深知這一點,所以大明一方的談判焦點就集中在這一項上。

朵顏三衛能拿出手的除了毛皮主要就是戰馬,這倒不必擔心他們有所側重,但朵顏使者提出三衛富者不過十之一二,貧民占了七八,大明方應多出口些米面鹽茶等物,減少瓷器、綾羅等奢侈品。

楊淩應允,並趁機提出大明可以出口糧米、食鹽甚至部分銅錢和鐵器和硫磺、焰硝,但是大明一方要購買馬駒,由朵顏三衛派人教授養馬,並開放三衛的部分牧場。

通過貿易獲得馬匹之類的軍用物資,較之漢族地區放牧孳生更為便利,而且花費實際上更少,在朵顏三衛的地盤劃定幾個區域養馬,可以用來培養優秀的汗族牧民,等到一旦將朵顏三衛取而代之,馬匹供應不致發生問題,朵顏三衛禁不住明廷給予的優渥條件,最終也予以答應。

出口的硫黃和焰硝數量有限,而且屬於一次性消耗品,蒙人既沒有多少相應的火器,也沒有最優良的配比方子,少量出口軍械既顯示了大明一方的誠意,實際上也把朵顏三衛的軍事發展部分操控在明廷手中,這些方面的問題只有朵顏三衛攤子鋪開才會一一暴露出來,他們現在自然難以發現其中弊病。

雙方就進口駝絨、貂皮、人參、馬匹,出口鏵鏟,耕牛、種子,米鹽、布匹、鐵鍋等物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均達成了雙方滿意的結果,最後就開始討論互開馬市的地點。

這一次,明廷十分慷慨,除了永樂年間設立的開原南關,開原東關、廣寧衛三個馬市,又增設撫順、白土廠、寬甸、叆陽、清河五個關口,開市時間設為常市,由明廷派兵駐紮,評定物價、收稅治商。

一切談判事宜皆以洽談議定,已是七天之後了。此時火篩一部仍在關外騷擾,但攻勢愈來愈弱,已經毫無戰意,伯顏大軍自平順一帶北返,卻未與火篩部匯合,似有就此偃旗熄鼓返回大漠之意。

明日就是大明天子會見朵顏三衛,親口訂下攻守盟約的日子。雖然關外的韃子沒有什麽異動,楊一清仍如臨大敵,親自鎮守得勝堡,並命令山西沿線兩百多處關隘、烽燧、衛所全面戒備,重兵雲集,王守仁親率兩位遊擊將軍守在關外,機動作戰,監視火篩部的行動。

太原衛張寅的兩萬兵馬作為備軍,固守在山陰縣廣武堡,隨時候命。杜人國鎮守大同城,許泰領七千騎兵伏於大同城內,一俟白登山報警,立即飛馬馳援。

白登山上建了迎客亭、會盟大帳,白登山四面山坡下隱藏了七十門毒火炮。

這些毒火炮可以發射開花彈,可以發射霰彈,一炮射出百余枚鐵子,射程不遠,但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野戰轟擊對方密集的作戰隊形,有效地抑制其瘋狂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