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4/6頁)

不過他對這種原始的兩級火箭很感興趣,雖說它和後世的多級運載火箭以及反艦導彈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明朝時的中國人能夠大膽想象,設計出這種武器,他覺得這種富於想象力的精神更加可貴,所以保留了軍器局對於這種火器的設計研究。

“火龍出水”是一種水陸兩用火箭,龍身由五尺長的薄竹筒制成,前裝一個木制龍頭,後裝一個木制龍尾。龍體內裝有火箭數枚,引線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後共裝四個火箭筒,看上去就像一身生四翼的飛龍。

火龍前後兩組火箭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引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四個火藥筒,推動火龍向前飛行。火藥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串聯原理。平向飛行可至三四裏地之外。

此外還有“神火飛鴉”、“飛空震天雷”等遠攻火器,神火飛鴉有鳥頭、鳥尾、鳥翼,可飛行百丈,內裝炸藥,腹下亦捆綁四筒火箭為助推力。這些火器大多尚不具備對人體和固定目標進行準確打擊的能力。

象“火龍出水”惟妙惟肖的龍首、龍身、龍尾,原本更多的是裝飾性作用,其實會影響火箭的推進方向和產生較大阻力,“神火飛鴉”的鳥翼雖說是為了增強飛行穩定性,但是形狀也和真正的鳥翼相似,不但制作起來費工費時,但是為了追求形似,穩定性也不太好。

楊淩在軍器局督促研制佛郎機炮時,見到了這些火器,按照他的要求,對這些火器取消了各種花哨的名字,按照不同火器的射程和主要作用統一命名東風一號、二號、三號火箭。

同時他讓火器專家鄭老對一些華而不實的裝飾性部分進行了改造。“火龍出水”,現在的東風一號,整體呈流線型,射程最遠。原來龍腹為了追求美觀,只能安裝四枚分箭頭,現在增至七枚,作用從殺傷改成以縱火為主,箭頭內裹火藥,纏以層層綿紙,再塗油脂,點燃時強風不滅,水澆不熄。

由“神火飛鴉”改造的東風二號,依然大腹便便,猶如一架航天飛機,鳥翼仍然形似,但是去掉了原來粘粘的羽毛,變的平削如紙。鳥腹內裝的是易燃易煙的引火物,同時拌以砒霜、磷和其他易發出熗人氣味的東西。

山頂密林之中煙火難散,這種東西在裏邊燃燒釋放出大量毒煙,再加上鉆天猴兒似的火箭到處亂竄,在那枯葉如泥,足有幾尺厚的原始山林中……

遊擊將軍崔貴站在僰王山前,望著在月色下仍然黑沉沉矗立如巨人的山形打量半晌,點頭道:“很好,這裏山勢大多陡峭如鏡,拔地而起,雖然奇險無比,但是方便縱火,下邊有這百十丈的懸崖峭壁,上邊火勢再兇,都很難殃及其余群山,否則倒是一樁麻煩事。”

“開始吧!”

夜色中一枚枚火箭噴吐著光焰,向黑沉沉的山頂遙遙撲去。稍頃的功夫,山頂猶如飄來一片烏雲,“烏雲”越聚越濃,終於遮蔽了彎如一鉤的月亮。

小半個時辰後,夜空一片彤紅,烈焰焚天,遠遠地看那情形,山頂莫說藏人,便連石頭都化了,就是掘地三尺,也休想找到一個藏身之處。

火光映得山下也是一片明亮,相信如果到了山前,只怕已亮如白晝。

“大人,為什麽一定要晚上進攻呢?”畢竟已經三更天了,焰火也看了半晌了,副將潘冬打了個呵欠,有些無聊地問。

一臉麻子的崔貴嘿嘿一笑,道:“老弟,這個你就不懂了,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時,這就像找窯姐兒,象咱們這身份,得講究個調調兒不是?”

他緊了緊戰袍,高聲喝道:“兄弟們,攻山!”

“殺呀!”士兵們呐喊起來,在史上最大的火把照耀下,大軍堂堂皇皇地奔石頭大寨而去……

※※※

淩霄山建於南宋末年,寶佑乙卯年(1225年),元軍先取雲南,再轉攻四川。戎縣宋軍為抗元入川,在各地險峻之處修建城堡,為屯兵存糧出攻入守根據之地,遂在淩霄山上修築了淩霄城。

淩宵城與合川釣魚城、樂山淩雲城、宜賓東高城同為當時抗元的重要城堡。後因樂山、宜賓守將降元,淩霄城才被攻破。

外圍基本靖清後,宋小愛、伍漢超就率領狼兵悄然抵達淩宵山。此時各地清剿任務已經基本趨於結束,人馬開始向銅鑼嶺、都都寨、淩宵城等處集結。

伍漢超一邊親自帶領善攀巖登山的狼兵不斷潛入山中,探察淩宵城附近情形,一邊等待楊淩向淩宵山增援人馬。

淩霄山山峰崛起,勢欲接天。上山的路只有兩條羊腸險道,一條由“斷頸巖”通新寨門,一條由“龍碑壩”經四十八道拐盤旋而上老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