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為父母官?(第3/3頁)

“每縣吏員不下數百,擇其善者而任,足矣。我也知根底,吏員出身微薄,世代盤踞鄉裏,以權榨錢,品性堪憂。但此策是將吏員拉出潛地,也給他們一個做官的前途,擺在明處,總是比過去強。而且新朝初立,威懾甚重,小人也不敢太過放肆。待時勢成熟,其他讀書人也不得不投身而入,自不必憂慮無人做官。”

李朱綬的解答很周詳,巴旭起和眾人的擔憂也消去了大半。

“縣下諸事之費,若是都靠公局來籌措,萬一公局推諉抗稅,一縣之事不就荒廢了嗎?”

巴旭起接著問,這個問題李朱綬心裏也沒底,找來了負責推動公局建設的彭先仲。

“你等縣官,就是要向一縣之民的代表,也就是公局說明,如何才能讓鄉境安寧,農桑興旺,民安各業。比如造橋修路,比如守望相助,都得靠你給民人解釋清楚。期間種種技巧手段,最好多向商人學學,學會把你們對一縣之政的構想賣出去,讓民人出錢來買這理想之政。”

彭先仲開口就是商人調調,巴旭起等人聽得又是皺眉,又很有感悟。原本歷代縣官,也都有這一職責,可惜更重要的職責是收稅,現在專心於此,還真是可大展拳腳的舞台。

“你們是幸運的,你們是最早一批政務官,以後的政務官,那都得在事務官上磨礪一圈了,才能坐上你們的位置。”

彭先仲露了底,其他的官員都是各管一攤專業事,縣府這些主官都是要周旋各方的,用以前那種光讀聖賢書,沒有實際從政經驗的書生,根本就擔不起這職責。

聽到這話,眾人都面有得色,這就是早從龍的好處。

元宵將近,這幫縣官依舊在廣州苦讀,各路人色都來講課。蘇文采是講未來的政務運作流程,李朱綬是講如何在鄉鎮區組建基層官府,彭先仲是講如何組建公局。原本青田蒙學的頭目,現在中書廳籌備國子監的劉興兆講如何推動縣級蒙學建設,正籌備醫衛署的蔡郎中蔡蒙講如何建設縣級衛生醫療體系。領受改造滿清汛塘體制,將驛站和汛塘分設為民驛、軍驛和巡駐內衛體系的劉興純則講一縣保境安民的工作。

巴旭起這幫署縣腦袋被洗得七零八落,只能一個勁地猛記筆記,後面再慢慢消化,得虧大多數人都是吏員和末官出身,經得起煎熬,換作其他書生,還真是堅持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