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4/4頁)

“大同”就無須贅述,這個詞在中洲,主要是北洋一帶,已成為最時髦的政治用語,不談大同就是頑固保守,就是封閉落後。而國名用上這個詞,則代表了該國所追求的遠大理想。

“共和”來自“周召共和”,當然也有效仿英華政黨共和會的意味,表示這個國家不是獨人治政。而更直接的含義,則是“執政”和“國師”兩人共掌權柄。就這兩人在大同社裏的地位一樣,一個是負責具體事務的“大同聖人”,一個是負責理論工作的“大同賢師”。

東京未央宮,演武殿裏,李克載被人聲驚醒,見大群文武急急而來,為首的正是宰相袁世泰,再加上通事院知政陳潤,樞密院知政劉旦,總帥部參謀總長趙漢湘,文武首要幾乎聚齊了。

“陛下早前定策,坐視建州朝鮮之變,甚至默許高摯諸葛二人行事。可沒想到,二人掀起的大勢這麽猛烈,建州朝鮮形勢變得這麽快!”

眾人是應李克載所請前來議事的,建州朝鮮變動,意味著北洋局勢亂了,這不僅是外事,也是內政。而且還涉及軍民兩面,必須統籌應對之策。

袁世泰所言讓眾人微微一嘆,去年永和皇帝收拾高摯時,就有人建議英華最好插手,可皇帝卻說,且坐看樓起樓塌,與我們何幹。前一句話應驗了,證明皇帝依舊是英明的,可後一句話,似乎就有些……麻木不仁了。

先不說北洋局勢會亂,就說英華身邊忽然跳出來個不要皇帝的“人民大同共和國”,這對英華大義就是種威脅,怎能坐視不理,平白攪亂國中人心呢?

“出兵!推著韓國出兵,把這建州朝鮮徹底滅了,絕了這處後患!這地方就像個糞坑,臭了幾十年!”

趙漢湘下意識地揮起刀槍,陳潤微微點頭,袁世泰也眼神閃爍,有些心動。這確實是個麻煩,不如一了百了。

出身神通局,而後入經計院,再入樞密院,這一任改選,被袁世泰看中,擡到樞密院知政重位上的劉旦搖頭道:“你們難道還沒明白,陛下一直留著這地方的用意嗎?”

見眾人一怔,若有所悟,李克載點頭道:“沒錯,這是口蠱鍋,砸了這口鍋,很難尋到下一口啊。”

李克載當然很清楚父親一直不動建州朝鮮的原因,甚至容年斌在蝦夷保住燕國,乃至容班第的北滿和兆惠的東滿存在,都是這個原因。

一來是算經濟賬劃不來,沒這個必要,二來麽,是讓有害英華大義的膿毒能有地方傳播浸染,乃至生根發芽,看看這些東西長成後是什麽樣子,能把人世變成什麽樣子。

在場都是精熟於時勢之人,李克載如此形容,眾人頓時就明白透了。

“那麽現在是翻鍋之時?”

“我們要做的,是確保這口蠱鍋能繼續翻下去!比如……從國內找個愛新覺羅,扶他去跟這高朱二人鬥?”

“不能影響國內,東滿!找東滿!支持他們錢糧,讓他們跟這建什麽人國的作對,合適的時候,從東滿那抓個愛新覺羅,從韓國那抓支精兵,直接塞進朝鮮去!”

“他們立的什麽人民大同共和,蠱惑哄騙之處定多,讓國中報界好好去看清楚,給國人講清楚,那裏的大同新義到底是什麽東西,到底在幹什麽罪惡勾當!”

眾人正議得火熱,一個參謀進來稟報,消息讓眾人再度怔住。

“我看……暫時不急,這口蠱鍋剛翻過來,先讓裏面的東西熟熟,等機會到了,不定它自己又要翻。”

李克載微微笑著,消息來自樞密院北洋司和海軍情報部,內容都是一樣的,高摯從這三個管道向英華傳遞了恭順之心。並且通報說,他已向韓國割讓仁川和漢城以北的數百裏土地,換取韓國友善態度。而對英華這邊,他希望繼承之前建州朝鮮永和皇帝跟英華達成的默契,繼續保持“有限”的商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