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邁之煉金術師(第2/4頁)

哈立德聽得腦子一片迷蒙,一時不願意接受,一時又有一種極大的沖動要接受,因為張邁的這套理論更能夠解釋他們在實際試驗中遇到的問題,納菲爾先反應了過來,道:“等等,等等!”先去拿了紙和筆來,張邁說什麽,他就老老實實地記下。對於聽不懂的就問。哈立德看了,心想我就算不信張特使的話,也得作出一個樣子來啊,不然怎麽討好他呢?也就去取了紙筆來。

張邁對化學只剩下一個很模糊的印象,本來也沒那麽多的話要說,但納菲爾不斷提問,就逼得他不斷地回答,到後來勾引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有一些他也無法解釋了,但他的知識體系比哈立德納菲爾兩人超前了千年,所以這些問題雖然存疑,並不能動搖這個架構。除此之外,他還在哈立德的牽引之下,探討了一些“秘方”,比如火藥,張邁就記得是一硝二碳三硫磺,具體的比例他不大記得了,但這個哈立德與納菲爾反而曉得,又比如玻璃,他們二人也都知道原理,而且他們實驗室中的一些器皿就是玻璃的,不過都是從訛跡罕地區進口的,價格不菲。

看看天色已黑,張邁就且回去,這時哈立德也已經不再是為了討好而假裝做筆記了,是真心覺得張邁的這套理論也許真有道理。

“特使,你一定要再來啊,我還有許多問題要問你呢。”納菲爾送到門口,哀求著說。

“放心,我會再來的。”

至此每過兩天,張邁都會來一趟,兩個多月裏,他來時鄭渭也是必到,並且加入探討,李臏一開始也來,但說到後來他已經插不上嘴,就不來了。

四人在這三十多次討論中的記錄,竟然多達一千多頁紙,作為大唐新煉金術的奠基性文獻,分別被哈立德與納菲爾藏了起來,並傳給了徒子徒孫。而偉大的張特使,也因此被此後一千年的煉金術界尊稱為“邁之煉金術師”。

張邁道:“我說的這套理論並不完整,也未必完全正確,我也不想要你們來證明它是對的,相反我更希望你們能證明它是錯的——如果你們能證明它是錯的,那我將更加高興。不過,你們證明的方法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實驗。”

他讓鄭渭分別為兩人的實驗室起了一個名字,納菲爾所在就叫天玄館,哈立德所在就叫地黃閣,分別給每人配備了二十名奴隸當下手,又讓他們兩人各自去尋找五到十名少年作為學生,此外,又讓郭洛抽調兩隊士兵分別保護他們——既是保護也是監視,因為張邁對天玄館和地黃閣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一切研究成果不許外泄。天玄館和地黃閣直接面相張邁,平時則由鄭渭管理。

張邁看得出兩人雖然品行一般,但對於煉金術是有真正的熱忱,說:“我對你們的要求很明確,我要的不是讓你們將鐵煉成黃金,也不是要煉制長生不老藥,我要的是要你們煉制出一些對我們安西唐軍有用的東西,對民生有幫助的也好,對打仗有幫助的也好,如果煉出來了,我會大大有賞。你們現在剛剛上手,我不逼你們,但是三年之內一定要有成果,不然的話我會考慮換掉你們——西域也不止你們兩個煉金術師。今年的經費我已經給了一個數字,至於來年,那就要看你們今年的成果而定了。”

又讓鄭渭訂立了幾項激勵機制,又推行館長負責制,若有了成果得到獎賞,實驗的具體操作者得一半,館長得兩成,其他三成按照一定比例由館長獎賞給館閣的其他人員。張邁允許他們自由研究,但同時又交給了幾項試驗性任務,包括火藥、炸棉、玻璃和肥皂。

新春一過,天玄館和地黃閣就分別投入了各自的研究,這時他們已經很明白張邁的要求和唐軍的需要,再也沒去研究如何煉成黃金,而是分別將精力都投入到武器研發中來,納菲爾便去研究炸藥,而哈立德則繼續研究他的炸棉。

納菲爾是單打獨鬥型的人,哈立德心思卻更活,征得鄭渭的同意後,又去找了三個有煉金術經驗的助手來,讓一個去研究玻璃,一個去研究肥皂,另外一個跟著自己研究炸棉。他還想起訛跡罕有一個老相識的煉金術師同樣是窮困潦倒,只是大雪封山暫時沒法去把他找來,納菲爾卻嫌帶徒弟麻煩,只按照最低限度招了五個,並按照張邁的要求每天隨便交給他們一些煉金術的知識,哈立德卻招足了十個,都是通過他考試的聰慧少年,又督促他們學習研究,帶著他們做實驗,因此天玄館顯得很沉寂,而地黃閣卻顯得相當的熱鬧。

不過,天玄館和地黃閣的事情在這個冬天也並未占據張邁過多的精力,大部分的時間張邁還是投入到新兵的訓練中來,他幾乎每天都會到新兵營中巡視,與郭師庸探討練兵辦法的改善。新兵營裏四府是新征募的,另外有兩府是讓降軍拉來進行重新訓練,六府士兵共七千二百人,張邁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是下到每一個隊去巡視,和其中將近一千個將士談過話,七千多人個個都認得他。這支軍隊從體力到作戰技巧到訓練強度到夥食到宗教成分到民族成分甚至到士兵的心情他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