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擁與贈(第2/5頁)

丁浩猜得到張大將軍可能要說話,也就靜了下來,整個廣場都靜了下來,張邁才說:“大家聽張參軍說話。”

那個青年正是張中謀,他等場面靜了下來,才說:“天策上將是王爵,在軍中是元帥,在民間就是王爺,而且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不是這個。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我們對外應該叫什麽,還有怎麽紀年。我們都是大唐子民,可是現在大唐四分五裂,有巴蜀,有吳楚,還有契丹——他們其實也是大唐的一部分,只是被胡人占據了。而現在中原的李從珂,他稱皇帝,可他不是大唐正統,但他也自稱大唐,如果我們只稱大唐,會和他們混淆。所以我們可以自稱唐人,但同時也要建立一個軍號。”

丁浩問王安:“上面那人說的什麽?”

王安說:“好像以後大將軍可以改口,說軍人叫元帥,我們叫王爺。又說我們要建立個什麽軍號。”

丁浩就擠了出來,叫道:“那王爺說我們該叫什麽?”

這時廣場中還算比較靜,他的話又在張中謀的言語之間說出,前面許多人都聽到了。張中謀道:“王爺說,我們可以叫大唐天策軍。”

丁浩叫道:“既然王爺這麽說,那我們就叫天策軍,還議論什麽!王爺說的話,就是道理!”

幾個父老一起道:“正是,既然王爺說我們叫天策軍,那我們就叫天策軍。”

張毅道:“這個,會不會太……諸位聽我一言……”

卻聽後方道:“天策軍,我們就叫天策軍!多威風!”

“天策軍,天策軍,大唐天策軍!”

“元帥,元帥!王爺,王爺!”

丁浩站在前面,還算聽得到一些談論,後面的人根本就聽不到,只是向前面問,兩萬人嘰嘰喳喳,整個廣場登時都是雜音,只能從前面一點的人口中得到一些簡單的訊息。

“在說什麽呢?”

“前面說,以後當兵的,就改叫大將軍做元帥。”

“那我們種田的呢?”

“就叫王爺。”

“那天策軍是什麽?”

“王爺說了,今後我們就改叫天策軍!”

“哦,天策軍啊!”

與會的二千多軍人一起頓足,拔刀在手,高聲叫道:“大唐天策軍,威武!”

隨軍東遷的耆宿老部民也都高呼起來:“大唐天策軍,威武!”

丁浩等也跟著叫了起來:“大唐天策軍威武!”

“大唐萬歲!”

“天策軍威武!”

“天策軍萬歲!”

“王爺萬歲!”

“元帥萬歲!”

張邁本來並無稱王的想法,只因張中謀隨口那句“天策上將在民間就是王爺”,卻讓涼州的民眾很快就選擇了一個他們所熟悉的稱呼。張毅在高台之上,對於這個混亂的局面顯得很不滿意,可是在數萬人中他卻顯得相當無力,他覺得這種事情,本來不該在這個場合討論的,“王爺實在是選錯了場合啊。”然而他也不知不覺間被大眾影響到了,心裏也叫張邁王爺。

就在他失望的時候,千萬人的高呼卻逐漸匯聚起來,一開始還叫喊著“大唐天策軍”,後來逐漸便簡化成“天策軍”。

張毅心裏還盤繞著天策上將的名號合理、不合理,有沒有淵源,有沒有出處,是否經得住考證的問題,但整個廣場卻都似乎很高興,甚至有狂歡的味道,到處都是“天策威武”,“王爺萬歲”!

“王爺怎麽可以萬歲呢?那是千歲啊!”張毅心想,有忍不住喃喃:“天策上將還算有個淵源,但天策軍,哪有因為要擁戴大將軍做天策上將,所以我們就叫天策軍呢?”

張中謀卻已經將他落在一旁,道:“爹爹,莫再想那些虛文了。百姓都已經叫開了,我們便順從他們吧。”

張毅看看自己的兒子,但張中謀卻不再懼怕他的目光,很堅定地說道:“不管是什麽稱呼,只要百姓和士兵叫開了,不就行了麽?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對外統一口徑。只要千萬人有個一統的名號,能產生一個凝聚力來,那就可以了。更何況,”他說道:“大將軍,不——王爺,或者說元帥,他不用你所獻的那些名號,也許就是因為他不想重新步入以往那種舊的局面,這些日子我陪伴著元帥,聽了他的許多話以後,我有個模模糊糊的想法,或者元帥他,想要帶領我們,開創一個全心的局面——而不止是像過去幾百年那樣的改朝換代。所以他寧願用一個和您的想法中很不同的稱呼,或許,將來我們能夠體會到他這樣做的深意。”

“王爺這樣做的深意?”張毅有些不能理解兒子的想法,但卻覺得,這一刻兒子比自己更能融入到當前的氛圍中,更能融入到張邁的背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