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生妖孽亂中華(第3/14頁)

三十年戰爭啊,德皇站了起來,激動地說道,這三十年的漫長戰爭,硬是把我們德國給打殘了,正可謂赤地千裏,民不聊生。你的國家再想強大,再發奮努力,也擋不住不懷好意的鄰居們,在你家裏連摔帶砸三十年。

袁克定不明白:那歐洲人為什麽都要跑到你們德國來打仗呢?

德皇瞥了他一眼:不是已經跟你說過了嗎?我們德國人,一個人是條龍,一群人是條蟲,不團結啊,當然是任人宰割的啦。

那你們現在咋個就團結起來了呢?袁克定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

帝制!德皇擲地有聲地告訴袁克定,正是因為德國實行了帝制,統一了思想,統一了認識,也統一了行動,所以我們德國人站起來啦,德國任人欺淩、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啦!

【03.只是心眼不夠用】

聽說德國是因為帝制而強大,袁克定的心,不由得怦怦狂跳。這時候,德皇湊近過來,說道:大公子,中國現行的民主共和,不適合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必須要走屬於自己特色的道路,要想強大起來,非得走帝制路線不可。連個皇帝都沒有,你強大個屁啊?等你回家後一定要告訴你爹,就說中國必須要實行帝制,不實行帝制,那中國還叫中國嗎?如果你們迷途知返,從錯誤的民主共和道路上,返回到正確的帝制道路上來,那麽我可以保證,德國一定會全力支持你們的。

德皇這段話,對袁克定的心理影響,是具有決定性的。

那麽話又說回來,這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他怎麽就這麽關心中國,非要逼著中國人走帝制道路呢?

這個問題細究起來,也挺沒勁的。因為在中國青島,有德國的勢力範圍,也就是租界,但是隨著日本人的勢力在中國不斷擴張,此時德國和日本已經形成敵對狀態,所以德國人非常緊張,就想趕緊找個好點兒的法子,讓中國強大起來。

中國一旦強大,與日本分庭抗禮,勢必會與日本人形成沖突。所以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才能有效地制衡日本人的勢力,這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想法。據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中記載,為了讓中國快點兒強大,快點兒實現帝制,德皇威廉二世操起筆,寫了封特別長的信,托人秘密轉交給袁世凱。信中說:趕緊著,為了中國,為了你們中華民族,你趕緊當皇帝,機會稍縱即逝,你再不快點兒當皇帝的話,中國就完了。老袁,你肯定不希望中國完蛋吧?肯定不希望中華民族被除名出地球吧?那你還猶豫什麽啊……諸如此類,總之就是這個意思。

與此同時,德國人的對頭日本人,也在考慮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考慮的結果是,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來找中國外交次長曹汝霖:老曹忙不忙?不忙咱們擺擺龍門陣。

曹汝霖問:你怎麽想起找我擺龍門陣了呢?

日置益說:是這麽回事,前幾天我閑著沒事翻報紙,翻到這麽一件事,早年的時候啊,我們日本文部省出台了對留學生的管理規定,留學生非常不滿。於是孫文領導的同盟會就號召留學生罷課,歸國。據我看到的資料記載,當時的留學生罷課是都罷了,歸國也是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等到真要歸國的時候,卻一個個都躲了起來,只有你老曹,傻呵呵地真回來了,你說你當時是怎麽想的呢?

曹汝霖道:這問題你還要問,我老曹傻唄,缺心眼唄。人家說罷課我就罷課,人家說歸國我就歸國,沒想到人家只是說說而已,就我老曹當真,真的回來了,學業也耽誤了,真是郁悶啊。

哦,原來是你老曹缺心眼。日本公使點點頭道:那這事可就怪了,別人的心眼都那麽多,就你老曹心眼不夠用,怎麽弄到最後,你反倒當上了外交次長,那些有心眼的留學生,反倒沒混出個名堂來呢?

曹汝霖道:這個啊,是這麽回事,這裏邊有個道理。什麽道理呢?就是做人不能太精,太精了反倒把自己算計進去了。因為那些人只顧算計人,而我只琢磨事,結果我被他們算計了,逛回國來了。回來之後呢,正好慈禧太後要搞憲政,可國內的人哪懂得啥叫憲政啊,留學生是懂那麽一點兒,可他們光忙著在國外算計人了,沒工夫回來。就我這個多少懂點兒的回來了,於是慈禧太後就約我吃飯,商量憲政的事兒。飯局之前,袁世凱找我,跟我說了兩件小事,讓我終生對他感激不盡。

啥小事啊?日本公使問。

曹汝霖道:是這個樣子的,當時袁世凱找我,告訴我說,見慈禧太後,是要下跪的,那老太太一談起國家大事來,眉飛色舞,東拉西扯三四個小時也不稀罕,所以趕緊去琉璃廠買套上好的護膝來,可別把自己的膝蓋跪壞了。這是第一樁小事。第二樁小事是,袁世凱告訴我說,入宮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留神,因為宮裏的太監心眼特別壞。你進門拜見慈禧太後時,太監負責掀門簾,他們會故意把門簾突然放下,把你的頂戴花翎打歪,讓你在慈禧太後面前丟人現眼,影響到你的心情,更影響到你的前程。因為有袁世凱的提醒,我進宮門的時候特別小心,那太監剛要使壞時,我已經嗖的一聲躥進去了,哈哈,沒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