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鬧東京(第4/9頁)

定睛看時,“肇和號”上的士兵頓時魂飛魄散,眼見得小火輪“永固號”船舷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口銜短刀,頸掛炸彈,雙手揮舞著短槍的黨人,向著“肇和號”作勢欲撲。“肇和號”的士兵急忙開槍,眼見得“永固號”上的黨人,悍不畏死地迎著彈雨,淩空躍起,向著“肇和號”跳了過來。

撲通通,撲通通,因為距離太遠,淩空撲躍的黨人,紛紛墜江而死。

【06.五羊城師徒鬥法】

襲撲“肇和號”,是中華革命黨人朱執信在指揮。

這已經是朱執信在廣州的第二次行動了。

朱執信這個人,身材矮小,精明幹練,是個天生的行動型人才。他此來廣州,玩就要玩大的,出手就琢磨著占領廣州城。第一次他找來了綠林武裝謝細牛,占領了三座炮台,插了滿地的毒竹簽,廣東守將龍濟光,怒不可遏地趕來鎮壓,被紮得吱裏哇啦怪叫。

怪叫過後,朱執信就跑掉了,又來組織第二次的“永固號”小火輪攻擊“肇和號”事件。這一次,朱執信不僅安排了人手占領“永固號”,還在東浦墟一帶埋伏下了槍手。“永固號”的行動一開始,黨人立即於陸上向魚珠炮台發起強攻,霎時間黃埔整個地區,從江面上到兩岸,到處都是激烈的槍聲,和炸彈爆炸時掀起的灰黃色濃煙。戰事持續到深夜,朱執信再次逃之夭夭。

此二役後,中華革命黨人自豪地發布聲明,稱:廣東有兵五萬人,但前去進攻雲南護國軍的,只有三千人,為什麽這麽少呢?這是因為我們中華革命黨的牽扯所致。

那麽中華革命黨的這個聲明,又是發布給誰看的呢?

這個聲明,是朱執信發布給自己的老師陳炯明,和按行政區劃隸屬於岑老怪岑春煊旗下的徐勤看的。

先說陳炯明和朱執信之間的關系,早年間朱執信是陳炯明的得意弟子,但後來朱執信嫌老師忒黏糊,不給力,就轉而投了孫文。此番袁世凱稱帝,朱執信與陳炯明又奔廣州,欲跑來占地,因為大家都是廣東人,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據廣東而伐天下。當時兩人彼此聽說對方也來撈地了,都感覺非常頭痛,擔心師徒二人可別自己打起來。

為了避免惹老師生氣,弟子朱執信專門給陳炯明寫了一首詩。由於這首詩用的是暗語,只有他們師徒二人能夠看明白,所以此詩傳來傳去,居然把最後兩句給傳丟了。目前的殘詩如下:

五湖去日臣行意,三窟成時客有能。

復說屠羊王返國,逢君跨馬我擔簦。

暫同鮒涸相濡沫,莫學狐疑屢聽冰。

……(後兩句軼失)

據有人解釋說,此詩的第二句是罵老師陳炯明的,嘲笑陳炯明與洪憲七兇之四梁士詒結納。但看起來又有點兒不大像,因為又有人解釋說,陳炯明見詩大喜。從理論上來說,若被弟子嘲諷,大喜的概率應該不會太高。

目前有關此詩的唯一解釋,源自於曼昭的《南社詩話》,後面的解釋更是讓人有點兒頭疼,說:

……噫,使胡漢民而能如此,則於九年冬間,必不至以一廣東省長之故,蓄撼於心,日夜搆陳於孫公之側矣。論者謂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觀音山之變,陳固安祿山,而胡則楊國忠,諒哉!

看看曼昭這個解釋,還不如不解釋。本來挺簡單的事,讓他一解釋,終於沒人能夠弄懂了。居然連胡漢民也被牽扯了進來,你說這裏有胡漢民什麽事啊?

總之吧,當時的廣東,是這個樣子的,袁世凱那邊一稱帝,廣東就立即豎起了三杆旗。

頭一杆旗是岑春煊、梁啟超方面的進步黨人徐勤,他打著廣東護國軍的戰旗,自香港渡海而來,出任了總司令。徐勤的副總司令,叫王和順,卻是當年孫文帳下的大將,曾被陳炯明驅逐並追殺,現在他老人家回來了。

第二杆旗,就是朱執信的老師陳炯明。此派又稱非純粹之孫派,意思是說這派跟孫文沒關系,但偏偏又有點兒關系,以前是有關系,但現在是沒關系了。不過你說沒關系是不管用的,你沒搞出名堂來,那就沒關系,搞出名堂來,關系又大大的有。

第三杆旗就是純粹的孫派,以朱執信為首,鬧得轟轟烈烈,所以老是發布戰報,存心氣另外兩杆旗。

【07.就是這麽欺負你】

在廣東,朱執信的戰報,保持著高頻次的發布效率。

2月7日,朱執信率領革命軍4000余人,襲擊番禺縣屬石湖村兵工廠,未成。

2月9日,朱執信等率兵襲廣州城,未克。

雖然是未成未克,可朱執信始終在行動。緣何他的老師陳炯明,與護國軍的徐勤、王和順,這兩家就不見絲毫動靜呢?

正所謂,說破真相驚煞人,世道難行酒為軍。有錢才能鬧革命,沒錢活活愁死人。中華革命黨朱執信之所以異常活躍,那是因為他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