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死暗算(第2/13頁)

張良,是唯一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理與規程的時代智者。他知道在這個時代不能獨存,所以選擇依附劉邦,卻始終保持著客卿的身份,這個身份讓張良避免了遭受劉邦的惡意羞辱。

而張耳,在殺掉老朋友陳馀之後,人格破裂,心理也趨於崩潰。他的兒子張敖顯然是陷入了心智恍惚的狀態,才會幹出娶了劉邦的女兒,卻把自己的寵姬送給劉邦,又把自己和劉邦女兒生的女兒嫁給劉邦兒子的亂倫事——所謂心理崩潰,實際上是大腦思維的崩潰,已經無法理解正常社會的行為法則,所以才會幹出正常人所無法理解的異常事。

總之,泥陷於不平等文化背景下的人,莫不是受限於不平等文化的負面因素,感受到莫大的痛苦。

比如說韓信,他就是一個能夠從平等文化中獲益,卻淪為不平等文化的犧牲品的典型。

不戰而勝

井陘大捷,平定趙國之後,韓信在軍中的威信,從最初的不被信任,霎時上升到頂點。於是他下令,有活捉趙國逃將廣武君李左車者,賞千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幾天的工夫,果然有人把李左車捆綁著送來了。韓信付了千金之後,命人將李左車帶過來,他親自替李左車松綁,請李左車坐到面向東的尊貴位置上,以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李左車,請教道:“我準備向北征討燕國,向東去攻打齊國,要怎樣做才能夠取得勝利呢?”

韓信向李左車請教這個問題,是有緣故的。

首先,李左車的祖上是齊國人,他的祖上則因為齊國內亂,逃到了趙國,從此又成為趙國人。而李左車自己,據碑廟記載,是生於雁門關。因此他對於趙國、齊國及燕國的情形,是最熟悉不過的。而他又是一個兵法家,更清楚這三個國家的弱點所在,至少有一千個法子,能夠讓這三個國家死於無聲無息之中。

其次,李左車和韓信是同類人,都是屬於智商高、情商低的類型。而且李左車比韓信更郁悶,他比韓信智商更高,情商卻更低。

韓信的高智商,是有歷史依據的,毋庸多說。他的情商低,一是體現在青年時期被同鄉人鄙視上,二是體現在他不停地在項羽和劉邦之間跳槽,始終無法讓人相信自己。如果不是蕭何力薦,韓信很可能空負大志,抑郁一生,但好歹他也能贏得夏侯嬰和蕭何兩人的賞識及認可。而這個李左車,卻比之於韓信更慘,自打這個趙國復興以來,歷經了不知多少劫殺與險難,而李左車卻始終被排斥在局外,得不到機會一顯身手。好不容易碰上此次井陘大戰,又被酸腐的陳馀拖累,成了韓信的俘虜。

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情商和智商,打一個總分數的話,那麽劉邦、張良、韓信和李左車,大概算是高分者,總分都在二十分左右。劉邦的智商打十分,情商也是十分,兩相持平。張良的智商可以打十二分,情商八分。韓信的智商可以打十五分,但情商只有五分。李左車的智商大概可以打十八分,但情商只剩下二分。所以劉邦知道這些人的智商足夠高,並用自己的情商能力駕馭控制之,因此成為唯一的贏家。

照這個打分標準,蕭何和陳平大概算是第二梯隊,他們的情商加智商,總分大概在十六分左右,雖然比不過劉邦、張良,但也能夠獲得第一梯隊的認可。

而項羽、曹參、夏侯嬰及樊噲等人,其智商和情商的總和,不過是十二分左右。因為總分低,所以無論怎麽擺弄,也無法與劉邦張良相比。但這些人有一個暴力加分,項羽可以加十分,因此總分甚至超過了劉邦。所以項羽的機會,就在於哪次戰鬥中,碰巧把劉邦打死了——這種可能性很大,那麽項羽就贏了。但因為這種偶然事件沒有發生,項羽的高分數也就沒大價值了。樊噲的暴力分可以加八分,曹參和夏侯嬰可以加六分,所以這一撥人也可以混上一段時間。

再下來,還有九江王英布、梟雄彭越等人,這些人的智力和情商的總和,不會超過八分,完全是靠了暴力加分,才能混下去。一旦他們的暴力加分沒有價值了,也就迅速被除名了。

我們這個打分標準,完全是根據史料中的印象得來的,沒有更規範的檢測手段和更為科學的依據,最多只能把每次戰鬥的情形判定一個大概的分值,最後得出這個結論——但這個分值,主觀性極強,最多只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打一個比喻而已。

這樣分析的目的,是想說清楚一件事:為什麽韓信知道李左車的價值,而別人不知道。只是因為他們兩個都是高智商者,所以才能夠公正地判斷對方。而陳馀等人在智商上與兩人的差距較大,已經失去了評判能力。這就好比小孩子是無法判斷出成年人的優劣高低來的,他只能依據成年人對自己的態度,把成年人分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許多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也是這樣研判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