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一代宗師開教育先河(第4/6頁)

有一次在大學院裏,他向蔡元培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他能幫助自己到法國去學習雕塑。蔡元培微笑著說:“想到法國去學雕塑是好事情,我們中國還沒有派過專人去學,我記著這件事。”

劉開渠是1927年11月向蔡元培提出要求的。這月底,林風眠等人由北京來到南京,蔡元培為他們成立了藝術教育委員會。林風眠讓劉開渠到委員會作辦事員。劉開渠事不多,經常出去畫畫。林風眠想辦個美術學校,找到蔡元培,蔡元培聽了非常高興,他說:“西湖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去看看那裏有沒有房子,如有,就在那裏辦。”林風眠看好了房子,美術學校很快就辦起來了。1928年4月開學,劉開渠任助教。開學典禮上,蔡元培講了話。劉開渠找了個機會,又向他提起想去法國學雕塑的事,蔡元培笑著說:“你的事,我一直記著,有機會就讓你去!”

到5月,劉開渠就接到了大學院的委任書,委任為駐外“著作員”,委任書上還清楚寫明,月薪八十元。劉開渠喜出望外。蔡元培地位那樣高,可他對自己的事一直掛在心上,並能很快給他解決了。劉開渠萬分感激。可他馬上又想到另外一個困難,到法國去很遠,一個窮學生,哪裏有錢買船票?劉開渠到南京找到蔡元培,蔡元培又笑一笑說:“我已經給你想好了,你先提前支半年的工資,接著再預支半年的工資,是一年的了。我還可以給你寫封信給中法聯誼會,轉請法國輪船公司,票價可以打個折扣,這不就解決了?”蔡元培非常忙,仍然為劉開渠想得如此周到,使劉開渠大為感動。

到了法國,蔡元培有時給劉開渠寫信。有一次信裏說:“我不在大學院了,你的工資我已囑大學院照寄。”有時,他太忙的話,就讓許壽裳(蔡先生好友兼秘書)給他寫信。

蔡元培總是這樣,你有什麽要求,他立刻滿足你,體現了他仁厚濟困的一面。

“離職風波”

當時北大學費相當低廉,每人每學期僅為十元,不到私立大學的五分之一,且學生還享受補貼,因此辦學經費基本靠財政撥款,計每年七十五萬元。而那時軍閥混戰,財稅來源無保障,到1922年9月,辦學經費已被拖欠五個月,蔡元培聯合其他大學校長向政府屢次交涉,並以辭職為威脅,好不容易索來兩個半月的經費。

這個時候,為了節約經費,校評議會(與教授會並立的權力機構)成員聯合向校長蔡元培提出:學校每年耗費在印刷講義上的費用高達一萬多元,而在購買圖書上的開支卻捉襟見肘;如果把花在講義上的這筆錢向學生收取,節約下講義費來補充圖書,對學校、對學生都有好處。

蔡元培對此很有同感,他還考慮到:因為學校將講義印好下發到學生手中,學生上課就不用功,到考試時再“惡補”講義內容,成了一大弊端。於是他當即決定:以後收取講義費充做圖書經費;購買講義與否,由學生自行決定,如上課能認真聽講做筆記,講義盡可不購。

這個決定應該說還是很厚道,但“講義要收錢啦”的消息傳出,一貫免費享有的東西現在要出錢,頓時在學生中激起了強烈反響。

1922年10月17日下午,為抗議講義收費,數十名學生闖進會計室,對職員大肆謾罵恫嚇;10月18日早晨,又有數十名學生群擁至校長室,要求蔡元培廢除講義費。蔡元培將收費決定詳細解釋,並說三日內不收費;但學生寸步不讓,雙方面越談越僵,而且校長室外走廊上迅速聚集了幾百學生,呐喊起哄,局面一片混亂。

蔡元培又急又怒,一下站起身來,捋起袖口,向學生吼道:“我跟你們決鬥!”然後滿臉青筋地步步進逼。包圍著他的學生害怕了,步步後退,逐漸散去。蔡元培對這場風潮深感惱火和痛心,他當天就寫下辭職呈文離開北大,文中說:“……該生等威迫狂號,秩序蕩然。此種越軌舉動,出於全國最高學府學生,殊可惋惜。廢置講義費事小,而破壞學校紀律之事實大。涓涓之水,將成江河,風氣所至,恐使全國學校共受其禍……”

蔡元培辭職後,北大總務長蔣夢麟、庶務部主任沈士遠、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出版部主任李辛白、數學系主任馮祖荀分別刊登啟事,宣布“隨同蔡校長辭職,即日離校”;北大全體職員也發布《暫時停止職務宣言》,《北京大學日刊》也於當日宣告“自明日起停止出版”。大家都與蔡校長共進退:為了挽留蔡元培,北大召開了教務會議和評議會緊急會議,教育部次長馬敘倫也對蔡元培面勸。最後,蔡元培收回辭呈,講義費則暫緩收取。

三次婚姻苦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