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一個真正大寫的人(第4/4頁)

不僅如此,葉企孫還“打破常規,送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這使他接觸到世界數學領域的前沿,追蹤頂尖的數學大師,躍上世界一流的數學家隊伍之中”。

對葉師的考試風格記憶猶新的,有李政道先生。

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投在王淦昌門下,後轉學西南聯大。有一天,葉企孫發現班上有一個學生總是低頭看書,似乎並未聽他講課。然而,若提問題,他卻總有出色表現。於是就對這個學生格外留意。拿來他看的參考書,分明是畢業年級的課程。但觀察他的實驗課發現明顯薄弱。

葉企孫知道了這個學生的來歷,他是自己學生王淦昌的學生,這一課程已經聽講過。從他的學習程度上可以清晰看出自己學生的教學成果。但這個學生的薄弱處是,理論高於實驗,數理能力優於動手能力,或許這正是他要轉學的原因。因為在顛沛流離中,浙江大學物理系的各種實驗室形同虛設,而缺乏實驗室的大學,就像折斷一只翅膀的鷹,無論如何也難展翅高飛。

葉企孫洞察到這一點後,就找李政道談話,說:“以後有我的課,你可以不來聽了,我批準你免課。但是,實驗你必須做,絕對不許缺課!”

一天,李政道所在班級進行電磁學考試。考題是葉企孫所出。李政道很快做完了考卷。他認為十拿九穩能得100分,最差也得95分以上。考試成績公布了,李政道僅得了83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葉企孫說:“你看,你的理論成績我給了58分,它的滿分是60分,這個分數在你們年級應是最高的。但你的實驗不行。如果實驗分數總分是40分的話,你僅得了25分。把兩項成績加起來,因此你的考試成績為83分。”

李政道聽葉師這樣一說,立時心服口服。

一次考試,牢記終生。以後,作為一個物理學家,正是實驗把他送上了物理科學的頂峰。

1946年春,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三位教授受政府委托,分別推薦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優秀研究生去美國深造,其中物理系有兩個名額。吳大猷當時推薦了已留校任教的朱光亞,還有一個名額沒有定下來,就去找葉企孫商議。葉企孫推薦的正是李政道。

去美深造,所學乃博士生課程,因此,政府明文要求必須是“優秀研究生”才有資格去讀。而此時的李政道,一個19歲的大二學生,連本科也沒畢業,竟被葉師和吳大猷破格推薦為留美博士生,一時成為西南聯大的重大新聞。

葉企孫並沒有看走眼。僅僅11年後,李政道就在美國與自己的師兄楊振寧摘取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