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億人的幸福額度(第3/14頁)

不過打仗並不是玩戰略遊戲,算武器性能,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兩支力量的生死較量,也是兩個工業體系的存亡選擇,終究不能不講人心和經濟基礎。1941年德國發動侵蘇戰爭的時候動員了550萬大軍,蘇軍只有340萬左右。而且蘇聯當時缺乏汽車、燃料和電台,部隊靠民用電報聯系,行軍靠征用民用的卡車、公交車。一打仗老百姓跑光,蘇軍基本上就成了聾子加瘸子,進攻不知道敵人在哪,防禦不知道敵人從哪來,撤退都拉不走大炮、輜重,步兵走不出幾十裏就被敵人的坦克追上了。德國人靠著裝甲集群的機動優勢,不斷地發動鐵壁合圍,把數百萬蘇軍抓了俘虜。

但是德國人卻沒有順利拿下莫斯科擊敗蘇聯,這是因為德軍把兵力平鋪到漫長的戰線上,北線打到列寧格勒,中線打到莫斯科,南線打到黑海、斯大林格勒,哪個戰線都在打,哪個關鍵位置都形不成絕對優勢。

分兵是兵家大忌,但是在侵略戰爭中卻無法避免。因為打蘇聯是搶地盤,搶東西,納粹和德軍內部的每個小集團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德軍總參謀部一心想直搗莫斯科,切斷蘇聯東西和南北的交通樞紐,給自己搶個頭功。希特勒卻想打南線,奪取高加索油田,給蘇聯來個釜底抽薪。稍有機會,就把南方集團軍群的200多萬大軍從總攻莫斯科的軸線上抽走,南下去打基輔、打克裏米亞。南線德軍往南走,北集團群也往北走,去奪取白俄羅斯,圍攻列寧格勒,因為納粹黨和軍火寡頭都很想奪取那裏的造船、有色冶金、精密制造工業設施和有北歐、日耳曼血統的工業人口。

1941年德國人占著優勢,這三條戰線主攻哪一條都行,只要集中優勢兵力,每打贏一仗都會讓蘇聯人更加慌亂,更加沮喪,更加無險可守。但是納粹德國卻弄不清楚生死存亡之戰和限時搶購有什麽區別,戰爭開始沒三個月,幾百萬德軍就開始屁股對著屁股各搶各的地盤,讓蘇聯人很快就得到了喘息之機。等斯大林、朱可夫明白過來,把有數的坦克部隊收攏在一起形成鐵拳的時候,分散在漫長戰線上的德軍就無法避免被各個擊破的命運了。

不只德國如此,發動侵略戰爭的都差不多,蘇聯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後開始全球擴張,一會兒去東非搞代理人戰爭,一會兒去西南非搞代理人戰爭,一會兒支持越南在東南亞擴張,一會兒親自上陣要打通阿富汗。哪個戰略方向都沒少折騰,哪個方向上也形不成拳頭,拖在那裏日廢千金,最終消耗光了國家進行產業升級的老本。

蘇聯下山,換了美國上山,也一樣是四面擴張,四處放火,不同的戰略利益集團在不同的戰線上帶著幾萬、十幾萬美軍限時搶購,燒掉幾萬億美元的金山銀山,最後陷入債台高築的境地,還是哪都拿不下來,同樣喪失了繼續進行產業升級的機會。

如果我們也走武力擴張這條路,恐怕也同樣無法平衡各種利益,各種意見,最終一樣會把生死之戰打成限時搶購,而被侵略的受威脅的國家則會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內線防禦力量。當然我們這種延續了幾千年的文明,對於這種事情早有判斷力,就像前面說過的,“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打過五次對外戰爭,但每次都是自衛,沒有侵略他國一寸領土,所以即便當時我們一窮二白,照樣可以打敗巔峰狀態的美國、蘇聯,而且不會影響自己的發展。

因而從這個角度上說,和平崛起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不過光說“和平崛起”口說無憑,要取信於全世界我們還需要有所作為。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並不是和平,也顯示不了什麽誠意,只能叫自宮。沒有人會把太監叫紳士,100多年前我們只有被侵略的命,只是因為幾百個中國苦力用了一白天時間鋪了10英裏鐵路,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就讓美國出台了一個“排華法案”,而“排華法案”被徹底取消卻是在越戰期間,到了2011年,中國有了隱形飛機、航空母艦,美國人才忽然想起來要為這個種族歧視的法案道歉。有雷霆之力懷菩薩心腸,才能讓人感受到我們對和平是認真的。

拼老命也要搶占工業制高點

既然是和平崛起,就不能以勢壓人,而要以理服人。

在工業化社會,這個理就是技術領先,工業強大。誰也不會覺得索馬裏海盜有理,可如果不是索馬裏連政府都沒有,各國的遠洋漁船蜂擁而至撈光了近海的魚,索馬裏漁民又何必鋌而走險呢?反之,能派遣護航艦隊的工業化國家才是秩序的維護者,誰又會記得用海豹突擊隊狙殺海盜解救人質的美國正是讓索馬裏陷入無政府狀態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