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桃林結義(第2/3頁)

羅大成淡然道:“未曾去過。怎麽,那裏也曾出過什麽事情?”

包拯微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不過是一名外來男子,因為妻子被無辜打成重傷,一怒之下斬殺了陳家父子三人,以及秦氏父子二人,外加數十名家丁武師,俱都慘死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大案,已經轟傳天下,羅兄未曾聽說過嗎?”

“小弟孤陋寡聞。想必包兄對此事知之甚詳了?”羅大成這樣平靜地說著,輕輕地將狄麗娘從懷中放下,讓她坐在自己身邊的毛毯上面。

狄麗娘雖是虛弱無力,也勉強能夠自己坐著,純潔稚嫩的俏麗嬌容上,已經微帶上了惶然的神情,看著自己的夫君與那姓包的舉子之間,隱然升起的緊張氣氛,呼吸也變得微有些急促。

包拯對他的動作若恍然未見,淡然笑道:“小弟曾為家中族兄之事,到陳家集去過一趟,剛好看到滿街畫影圖形,捉拿那無名男子。畫師技藝非凡,將那男子容貌畫得極為詳盡,讓人一看便知。”

羅大成暗嘆一聲,心中有些苦惱。若如此,自己帶著狄麗娘到京師去,會不會被人認出,惹來麻煩?

不過,麻煩現在就已經找到頭上來了。包拯眼神犀利,靜靜地看著他,仿佛要一直看到他的骨子裏面去。

桃林間的氣氛霎時變得極為凝重,羅大成的手已經按在刀柄上,臉色冷酷,強烈的氣勢在他的身上散發出來,仿佛無形的重壓一般,讓包拯漸漸有些透不過氣的感覺。

羅大成的姿勢,已經化為單膝跪坐在地上,仿佛一只獵豹,身上充滿了狂暴活力,隨時都可能暴起傷人一般,手掌緊緊握住刀柄,冷酷的面容上隱隱現出兇惡之相,一字一頓地說道:“包兄,你可曾聽說過,禍從口出的話?”

包拯的眼中光芒閃動,臉上卻是一片平靜,微微笑道:“羅兄,你就不必再嚇唬小弟了。在你的眼裏,根本就沒有殺氣,雖然你縱橫沙場多年,身上自有肅殺氣息,可是是否真的動了殺心,小弟在廬州衙門幫辦刑獄多年,自認還能看得出來。”

聽了這話,羅大成那強裝出來的兇相漸漸減弱,最終化為平靜,眼中隱然現出溫暖的笑意,淡然道:“哦?你就這麽肯定?”

“關於邊塞一案,小弟曾看過先後到來的那些公文,雖然有些地方含糊其詞,亦能從中看出些蛛絲馬跡。自龐克行掌管陽武寨軍務以來,不過幾日,便出了羅副指揮使遇伏之事,隨即又有二將爭執動手,顯見其中或有挾私報復、欲陷同僚於死地之隱情;後來又有公文發來,道是曾設伏的契丹大將蕭達烈與三百遼兵被誅於村寨之中,穆將軍與楊琪將軍又先後為羅副指揮使力辯,更有從遼軍圍攻中救出楊將軍的大功於後,由此顯然可知,羅副指揮使雖然刀傷上官,實則功大於過,有楊氏相助,他日取消海捕文書,甚至讓羅副指揮使官復原職,亦不用多少時日了。”包拯平靜地說著,又沉吟道:

“至於陳家集之事……小弟也曾為家兄服毒一案,在陳家集的鄉間走訪詢問,雖然家兄一案至今未有確鑿證據翻案,但陳秦氏父子被殺之事,前後一切事端,小弟已經一清二楚。那一位外鄉來的男子,實為為民除害,也可算是自衛傷人,便是到了衙門,也當從輕發落。若是小弟審案,還要對那位義士多加褒獎,以嘉獎他的義行!”

羅大成聽得有些驚訝,卻見包拯面色肅然,向他拜倒,沉聲道:“家兄被陳氏父子派人謀害,此案若要翻過來,至少也要多年之後;羅兄為家兄報仇,小弟在此拜謝!”

羅大成慌忙還禮,苦笑道:“原來你族兄,就是去年被謀害的那位年輕縣令……小弟當時一怒殺人,終究有個罪責,包兄若要到衙門出首,小弟也不敢攔阻。”

包拯灑然一笑,道:“恩將仇報,羅兄當小弟是什麽人了?若是小弟審理羅兄之案,自當稟公而斷,不徇私情;只是到衙門首告,出賣恩人,此等事小弟還做不出來。”

羅大成松了一口氣,暗道:“原來包拯還不像傳說中那麽死板,這就好多了。”

包拯又是深深一拜,道:“羅兄博聞強記,見識非凡,兼且武藝高超,小弟欽佩至極;既蒙羅兄青眼,願與小弟結成兄弟,敢不從命!”

羅大成聽得大喜,慌忙回禮,上前將他攙扶起來,二人相視而笑,彼此俱有惺惺相惜之情。

包拯問道:“請問羅兄,貴庚幾何?”

這個問題倒讓羅大成有些撓頭,心中暗自沉吟道:“若是真的論起來的話,今年比我來時那年早了九百八十年,我也差不多比包拯小了一千歲,現在應該是負的九百幾十歲……不過話自然是不能這麽說的,總得加些水份進去,給自己漲上將近一千歲也算不了什麽。既然如此,不如再說大一點點,包拯今年有二十八周歲,如果是算虛歲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