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無恥的與國同休(第2/2頁)

過來傳遞消息的使者沒有得到肯定答復,但態度依舊謙卑到了一定地步,答應為趙家軍傳遞消息,盡可能的順天行事。

這人剛離開回返,他的身份就被內衛和情報局調查了出來,這人無官無爵,卻是京師內某家頂級勛貴的幕僚,這家勛貴做事,很是能代表其他公侯伯等人,甚至有部分文官也牽扯其中。

這與國同休的勛貴,這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現在就要把這給他們榮華富貴的天子給賣了,細論起來,的確可憐可悲可笑。

其他人不可能知道,趙進記憶中也沒可能記住那麽多的細節,在沒有趙進的那個時空中,李自成率領的順軍就要進入京城,崇禎皇帝想要讓駙馬帶著自己的兒子走,結果駙馬哭著拒絕,崇禎皇帝想要自己出城,卻在城門處被守城武官用弓箭逼了回來,然後還被大臣清流們說什麽不可遷都,天子要與國同在。

這些無能頹廢的勛貴文臣們想要把崇禎皇帝賣個好價錢,在李自成那裏博個新朝富貴,可又掌握不住崇禎,等李自成進京之後把他們一掃而空,當真演了一場只能被外人笑話的喜劇。

在這個時空,他們還想賣,只不過趙進懶得去賣,趙進百戰百勝,富國強兵,在混亂中整頓秩序,在衰頹中給人振奮,趙家軍又是天下最強,這就是他的法統,這就是他的根本,有了這些,不需要去搞什麽謙讓禪讓的戲碼。

當然,京師中有孫承宗、王在晉掌握軍權,有楊漣和左光鬥掌握輿論,京師西邊有孫傳庭拱衛,京師東邊有熊廷弼鎮守,這些想要投機的勛貴文臣們也沒什麽空子可鉆。

趙進對這次行為的評價只有一個字“蠢”,他們光想著自家富貴,卻沒想到身邊的危險,貿然舉動,恐怕等待他們的只有血洗了。

想想如今支撐大明的這些重臣,在沒有趙進的那個時空裏,孫承宗沒有回到中樞,只是在內外交迫之下辭官,最後清軍入關,孫承宗全家守城激戰而死,熊廷弼沒有從詔獄裏出來,在魏忠賢和東林矛盾激化後,死在獄中,王在晉從遼鎮回到京師後就被黨爭糾纏,最後告老還鄉,默默無聞的死在家中。

而楊漣和左光鬥是東林幹城,始終和閹黨死鬥不休,被魏忠賢一系打擊的也就最慘,偏生這二人清正自持,家產不多,結果身家豪富的東林黨人紛紛逃脫回鄉,他們兩人慘死獄中,死後還不得安生,被東林擡上神壇。

此時的孫傳庭則是在家賦閑,等到崇禎年間局面大壞的時候,孫傳庭慨然出山,自請去局面最壞的陜西鎮壓流民,但在那個時代,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李自成和張獻忠,而是處處掣肘,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京師中拍腦袋的旨意,讓孫傳庭錯過了一次次機會,背上了一次次大敗,甚至還因為此下獄,等到他出來的時候,局面已經不可收拾,但孫傳庭沒有逃跑,也沒有賣身新朝,而是戰死沙場,以身殉國。

在沒有趙進的時空,大明虧欠了這些人,但他們卻沒有虧欠大明,在這個時空下,他們還在勉力維持著,但快要維持不住了。

趙進率領的大隊人馬就和正常行軍一樣到達了臨清州城,這邊囤積著大量的糧草和物資,趙家軍並不是臨時起意,這裏在第一次被攻破的時候,就已經是趙家軍對北直隸用兵預備大營了。

在臨清州這邊,發號施令的人早就不是臨清知州,東昌知府,又或者山東巡撫,只有李家父子才管用。

各種物資匯集,各種營盤建設,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為什麽來準備,可每個該管的人都裝作不知道,甚至主動行個方便,留人情日後好相見。

當趙進所率領的大軍與第二旅匯合之後,臨清就成了大營所在,當看到趙家軍的軍威氣勢之後,那些留人情的人都覺得自家沒有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