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和解(第2/6頁)

各路雖然為了交子備下許多存錢,可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這一點也很重要。特別是後面一條,就是有再多的存錢,如果天理教或者有一些膽大的商人故意沖擊交子,朝廷也沒有辦法,畢竟已經允許商人兌現現錢。那麽再多的備錢也不夠用,有了後面一條,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制止這種行為,如果他們為了沖擊交子,在當地采購貨物,需要還好,不需要將會得不償失,或者造成當地貨物價格猛漲,損失更大。眾人叫了一聲好。

“第三就是交子的發行量。如果發行少了,起不了多大作用,還能造成貨幣堅挺,物價下跌,不利於經濟發展。但多了的話,就會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民不聊生。”

石堅這話可不是杞人憂天,民國時,一捆錢只有換到一盒火柴,最苦的還是老百姓。眾人陷入沉思,這可不是說得那麽簡單,那必須對全國的經濟總量有一個精確了解。現在也沒有統計局,有的官員為了政績虛報經濟,有的官員為了百姓減少稅務故意少報。而且那些商人也在不斷地流動,他們為了漏稅,也在少報。

石堅說到這裏,他從懷裏掏出兩張交子,說道:“這就是交子。”

這兩張交子,一個四川早期發行的交子,二是一些海客聯合起來發行的交子。這些大臣有許多人還沒有看過,都圍上來看。

石堅說道:“你們也看到了,比起銅錢來,它們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這一點沒有一個人反對。現在因為錢不夠用還好一點,在漢朝等某些朝代,銅錢的成本比它們的價值還要大,有些人將銅錢化成銅器出售,反而獲利更多。交子只是一張紙,成本相差也不知幾千倍還是幾萬倍。

“現在朝廷富足還好一點,如果朝廷困難,很容易多發行交子,來解決財政困難,最後反而不是解決,而是最後這個交子的貨幣單位全部崩潰。因此要制訂法律,限制交子的發行,那怕朝廷再困難也不行。當然需要錢的時候可以發行國債。”

宋神宗時就是發行交子泛濫成災,最後交子不得不放棄,一直到清朝中國還要使用金屬貨幣。因此石堅有此說。但趙禎再次好奇地問道:“什麽叫國債?”

石堅說道:“國債是屬於銀行系統,臣等下再說。第四就是發行的大小。你們也看到了,這一張紙,可以印上一文錢,也可以印上一百貫錢。但不能因為它太容易印刷,而不對單位的大小限制。如果單位太小,不便大宗交易。如果太大,容易讓人心動,偽造,也不便找零,還有太大了,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它不值錢的感覺,妨礙它的威信,也會使物價上漲。”

眾人再次點頭。石堅這句話也容易明白。太小了,如果買一樣貴重東西,還帶上一麻袋交子去買?太大了,如果是一百貫,那麽用它來買一把梳子,賣梳子的賣十年也沒有這麽多錢,他怎麽找得開。而且真的一百貫出了,交子也不容易讓人相信了。一百貫要買多少東西?就是換成黃金,也是沉甸甸的一錠,現在只是一張紙,老百姓如何相信?

呂夷簡和李谘相視一眼,原來這中間還有這麽多奧秘。

何止這麽多奧秘。石堅現在只是講述的是原始的金融體系,他前世的金融體系更復雜。說果讓石堅講解,就是講上一年半年也講不清楚,不過石堅也不知道罷了。

石堅又說道:“第五就是不能以此來品定官員的功績,讓它自然而然地流傳開來,否則各地官員為了政績,一哄而起,反而急功近利,失去了它本來的用意,變成了一項弊政。”

這一點也重要,王安石變法,就是用變法的實施程度來品定官員的政績,有些官員為了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哄而上,最後那不就變法,已經叫折騰了。這也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石堅再三提到潤物細無聲,或者叫不折騰。

對於他這套理論,這些人基本上都聽過。除了趙禎外,就是劉娥也見識過社會的底層,他們都知道有一些官員,如果將交子作為考核的政績,那麽避免不了,他們會對老百姓強行攤派,那麽會引起騷動。石堅這樣做,有許多官員會散漫地對待交子的發行,發行的速度也會慢了許多。但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紛爭。特別是現在這種新事物,還有樹立威信,也要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個好映像。

石堅又說道:“還有一條,那就是人有長短。各位大人,你們有沒有想過,對經濟最善長的是什麽人?朝廷可以引用一些大商人,給他們一些虛職。雖然他們追利而行,與你們的儒術有所違背,可他們卻是對經濟最懂行的一群人。有了他們的協助,可以為交子發行出許多有用的主意。出現麻煩時,也是最懂行的一群人為朝廷在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