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和解(第3/6頁)

眾人又是沉吟,雖然他們是不恥商人,可現在已經有了商人因為捐助善款,被朝廷封八九品的閑官。石堅只是說一些虛職,也未嘗不可。

石堅又說道:“第七條就是交子發行後,國家也要常備大量金銀銅作為儲備。因為就是再聰明的人,也無法做到準確地預計明年的經濟總量。無論是大的旱澇災害、戰爭疫瘟還有大礦藏的發現,新作物的引種,都會引導經濟強烈的波動。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朝廷可能立即拿出現錢來兌現調整。這樣也不會造成交子大幅度的波動。”

眾人再次點頭。雖然這樣還會造成一些金屬浪費,可不一定要有多少交子就儲備多少金屬,只要有三分之一,就完全可以調整過來。這還是等於將各種金屬節約下來。

石堅又說道:“最後一條,那就是現在天理教有所異動,因此不能全面發行,可以先發行五千萬貫交子,做一個示範。以後緩而圖之。”

“好!”有許多大臣叫道。五千萬貫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大。現在國庫裏加上石堅的兩億貫,光銅錢就是四億貫,這還不算金銀等貴重金屬。就是天理教想要在這五千萬貫上打主意,朝廷可以立即拿出現錢來將它兌現。而且只有發行了,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利弊。就連呂夷簡也附奏此議。

石堅說道:“這就是臣對交子的見解,總之一句宗旨,寧慢勿急。下邊就是銀行。”

眾人再次全部豎起耳朵,他們剛才已經聽到石堅提過銀行,可他們從來沒聽過這個名詞。

石堅說道:“一開始它協助交子的發行,也是為了讓老百姓迅速認識它。但它的主要職責不是這點,而是存錢,放貸,兌換,國債。”

銀行的功能遠不是這一點,比如參加各種風險投資,主動收購各種產業,使銀行迅速壯大。但這些項目就是石堅前世的中國各大銀行也不敢過多參預,更不說這是在宋朝。石堅提也不提,否則讓一些大臣為了功績在上面打主意,最後反而不妙。

現在有許多人隱隱約約明白了石堅的用意,劉娥擔心地說道:“會不會與民爭利?”

石堅答道:“不會,且聽臣將話說完,太後自然會明白。臣先說存錢與放貸。存錢就是讓老百姓帶上戶薄,將錢存到銀行上,然後銀行開一張存折,還可以著情分為活期、定期的長久,付給百姓一點利息。為了防止失竅,還可以設置密碼,取錢時密碼與戶薄與本人相合,才能取到錢。”

存錢大家都明白,就比如石堅家中,他有自己的一些產業,每年獲益不少,當然他出帳也不少。為了這些錢,他還騰出一件小房屋,安放這些錢財。這是石堅的家。有些老百姓家中可沒有這麽好的條件,只有將錢東收西藏,很不安全。經常發生失盜案件。

中國的錢莊史是從明朝中葉開始的,到清朝時才開始成熟。當然在唐宋時也就有了原始的模形,各地城市多有金銀鋪、銀鋪、金肆、銀肆、金銀交引鋪等商鋪,有時此類商鋪集中在一起,又被稱之為銀市、金銀行、金銀市等,所營業務包括金銀器飾的買賣;金銀鋌(餅)的買賣;金銀的鑒定;金銀器飾及金銀鋌(餅)的鑄造;鈔引等有價證券的交易等,隨著金銀貨幣職能的發揮,其中金銀器飾及鋌、餅等的買賣逐漸帶上了兌換的性質。因此宋代一些地方又有所謂“兌坊”出現。另外還有典當業,也屬於金融機構之一。然而此時,金融業還是以高利貸為主,直到宋朝末期,因為宋朝的經濟漸漸成熟,才出現有息存款。

而且這些全部是私人置辦,憑借著是在地方上的信譽。存錢更沒有統一的機構,而是相幫,放在可靠的人家(錢鋪存錢歷史要到明朝才出現),這樣也有著無數的風險。因此大多數人家還是將錢收藏在家中。至於存錢沒有收保管費,反而付利息,更是讓大臣感到不解。

石堅說道:“付利息是必須的,一是如果交子全國發行,光靠國庫的存錢對付一些不法之徒狙擊遠遠不夠。這樣一來,全國的百姓將會湧躍地將錢存入銀行,也就可能歸朝廷掌控,那時候才可以漸漸將貨幣體制從金屬轉化為交子。二是為了下一條,那就是放貸。一是各地商人為了投資,可有時候資本出現短缺,那麽就可以向他們放貸。放貸的利息高於存款的利息,這中間的差價就是朝廷的收入。當然為了防止商人破產,收不回來本錢,那麽在貸款時必須要用固定財產作抵押。如果破產,拍賣他的財產將本金收回來。”

“這樣太慘忍了吧?”趙禎說道。

石堅答道:“本來做生意就有一定風險性,沒有風險,全部做生意,那麽誰來從事生產。在做著發財夢時,就要有破產變為窮人的準備。而且朝廷出面,比那些私人放高利貸的手段也緩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