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真理

石堅等到大家喝彩完畢,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大家安靜。

石堅說道:“為什麽皇上說諫者無罪?”

石堅的大手一指那個匾額,繼續說道:“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打壓言論自由,表明上是利於國家安定,減少內部矛盾,和對統治者的仇恨。可事實上是什麽?上行下效,地方官員為了贏得朝廷的贊賞,也要掩蓋真相。最後的結果,老百姓需要什麽,朝廷需要改進什麽?朝廷無法得知。社會的矛盾就會變得突出,一旦積壓下來,到了老百姓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有百姓揭竿而起。因此皇上這才寫了這個匾額,因此,比幹明知必死,也要進諫紂王,馮基被隋文帝因為進諫而被處死,龍逢被夏桀處死。各位師生,請問這是為了什麽?”

忽然一個尖利的聲音喊道:“石大人,這是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隨著這一聲喊出,人群自動往邊上一讓,小魔女邢流鳳在喊話,還不快快讓開。

但更多的學生被感染起來,他們大聲接道: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不錯,這正是正氣。然而石堅心中感概,這是他一開始的夢想,可自從第二次進入朝廷之後,為了給祖母報仇,他離那個溫文的君子越來越遠了。後來經常地遊離在正義與邪惡之間。特別他對土著人的無情,離宋朝老百姓眼裏的善才子的形象,一點也不相符。

他在感概,可老百姓也好,學生也罷,他們不可能站在“國際角度”看待問題。石堅的一次次的力挽狂瀾,使得大宋一次次從崩潰中走脫出來。為了大宋的強大,石堅在朝堂上與奸臣鬥智鬥勇,在疆場上與敵人英勇戰鬥,多次處於絕境當中。對於皇室,這些學生只是畏懼,對於石堅,那是膜拜!

念道最後,好多學生已經泣不成聲。

連蔡齊也感嘆唏噓。

可就在這時候,人群中那個清脆的聲音再次響起來,邢流鳳說道:“石大人,我喜歡你。”

嗯,怎麽冒出這一句來?

所有師生一起扭頭看著這個小姑娘。

邢流鳳也不害羞,她現在全部心思撲在格物學上,也許根本不知道什麽人情世故,心中是這樣想的,就這樣說,有什麽不對?皇上與石大人,不都說過,言論自由嗎?

先是面面相覷,然後所有人都哄然大笑。

石堅愕然,看著這個小姑娘,過了半天都說不出話來,他本來想好的言辭,讓這個小姑娘一句我喜歡你,全部打亂了。

突然人群中響起了幾聲清脆的巴掌聲。幾個穿著黃衣的人走了出來。

看到他們,石堅與蔡齊都連忙行禮。因為來的三個人,正是現在宗室子弟中最有才華,也最有前途作為的三個人,他們就是宗人府的三個主事官員,允弼、允讓、守節。

這三個宗室子弟,在這次遷移宗室子弟進入新居中配合不說,而且在格物學上也十分地配合。為了表示支持格物學,還將小兒子趙世永送入大學,學習格物學,以起榜樣作用。

然而石堅對趙允讓與趙守節十分地忌憚。不是他看不起允弼。主要允弼年紀太青,王爺與李織認識時,允弼才十六七歲,也不是十六七歲就不能有深謀遠慮。那時候天理教動作隱秘,石堅自己,還有朝廷都沒有察覺,只有丁謂知道有一個天龍八部,究竟做什麽的丁謂也不知道。

因此想了解天理教,除了智慧,還要手上有一定權利。那時候允弼還是一個公子哥,非但沒有權利,也不會入李織的法眼。

當然,允讓與守節也知道石堅主使下,有探子在對他們監視,但兩個人並不生氣。一切為了朝廷安寧,如果連他們都不懷疑,石堅這個宰相反而是失職了。

寒喧過後,石堅再次對這些師生們說道:“對,各位說得很正確。就是正氣,才會使他們這樣做的。為什麽華夏文明延續了幾千年綿綿不絕?而與此同時,許多文明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裏?就是因為這個正氣,這種精神長存,無論內亂、外侵、天災人禍,所有百姓心中都有一個正統。我相信,只要這種精神不毀滅,華夏不但以前,以後還會長存在世界之中。但象比幹那樣的悲劇也讓人感到惋惜,國家到了那時候就是出了再多比幹,也沒有回天的力量了。所以皇上寫了這個匾額,希望大家一起直言,將國家弊病上達視聽,防患未然。而不是在國家到了垂亡時,忠臣來死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