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真理(第2/3頁)

說到這裏他突然一轉話鋒,說:“可是我也說過一句話,凡事有利就有弊。佛說有三十二相,龍生九子,食百樣米,有百樣人。每個人的喜好、觀點、思想都不相同。因此每個人心中的真理也不相同。有的真理淺而易見,大家能達到統一。有的真理深遠,很少能讓大家明白。春秋時子產治國一年,老百姓都說,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舉國百姓都想殺死他啊。可三年過後,又說,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這是孔子眼中的仁人、惠人。施行真理都如此艱難。真理,是何等的深遠。連我,也不敢說把握了它一絲半點啊。”

說到這裏,石堅長嘆一聲。

就是到現在,許多老儒還用仇視的眼光看著,也許到幾百年後,大家才能認識格物學的好處吧。

“再說交子。作為貨幣,它攜帶輕便,成本低廉,便於操控。國家經濟繁榮時,可以多印刷交子,國家經濟低落時,可以收回。更不論比於金屬貨幣,它更利於防盜、防搶。可從它發行後,經過多少風波?明明知道它的好處,可一些有心人起了一些謠傳,於是謠言四起。交子崩潰。這同樣是言論的壞處啊。誰能告訴我,怎樣讓大家都有發言權,而將老百姓的需求上達視聽,又讓老百姓不會被一些有心人利用?”

一句話問得眾人啞口無言。有幾個師生開始露出沉思,但大多數人還在疑惑,這樣一來,究竟還是進諫對還是進諫不對。如果按照石堅所說的,接近真理,請問,連石堅自己都說他沒有摸到真理一絲半點,他們誰敢說接近真理了?

說到這裏,石堅再次拿起了大筆,在紙上寫下第二個對聯: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眾人看了會心一笑,這個對聯對得妙啊。可更不明白了,這個真理與進諫,與蘆葦竹筍有何聯系?

其實到了這裏,已經有更多的人明白石堅的意思。但石堅還是給他們解釋道:“這幅對聯表面意思我不用解釋了。我剛才說過,必須要進諫,但進諫的一個最好前提,就是要使自己的想法無限地接近真理,才不會被事物的假像所迷惑。可怎樣才使自己的想法無限地接近真理,那麽只有一條,多讀書,多學習知識,多看多想。如果沒有了知識,就象墻上蘆葦,山中竹筍,為了使自己的仕途一帆風順,只好獻媚於人君。鄧通為漢武帝吸膿,虢石父讓周幽王烽火戲諸候,沉客卿刻剝百姓取悅於隋煬帝。最後祝國秧民。因此我第一幅對聯先寫了,讀書聲。先讀書,後關心天下事。多讀多想,然後才能使自己發表的講話無限地接近真理,真正的利國利民。”

終於明白了,石堅說到這裏,目的是叫大家好好學習。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

雖然不反對學生參預政治,如他前世的五四運動,震驚了整個昏睡的國家,可石堅還是希望學生多讀書。本來學校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學習的,而不能舍其本求其末。學好了知識,走向了社會,思想成熟了,有了知識有了閱歷,才能更好地進入政治。

石堅說到這裏,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再次寫下第三幅對聯: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寫完後說道:“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各位同學,現在不但我,你們的蔡校長,三位世子,每天繁忙之余,還在手不釋卷,學習知識。”

守節、允弼、允讓三個人都欠了一下身,說道:“豈敢,豈敢。”

石堅沖他們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可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光陰是青年時代,就如這欣欣然的春天一樣,充滿了勃勃生機,記憶力最旺盛的時間,也是學習的最佳時間。所以本官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你們親人對你們的期盼,不要辜負了朝廷對你們的期盼,更不要辜負了你們自己。到時候哀嘆少年不努力,老大空傷悲。”

說到這裏他壓了壓手,話講完了。

再次掌聲傳來。

蔡齊在他耳邊說道:“石大人,今天說得好啊。待會兒老夫請你喝酒,如何。”

蔡老頭子是真心感謝石堅啊。這一次師生們回來,蔡齊明顯發現了一些不好的氣氛,許多師生忘記了他們本來的目的,對政治表現一種狂熱的氣氛。畢竟經過多名師生遭到迫害,現在朝廷給他們一個公平,這也代表著他們努力獲得了成功。不是這種氣氛不好,而是太熱了一點,讓蔡齊很擔心。

石堅這一勺冷水澆得正是時候啊。

石堅聽到老蔡同志說了這一句,好啊。這個老蔡品性好,性子直。那也意味著他們不會經營,更不會貪汙受賄。雖然工資高,但京城物價貴,居不易之。其實生活也不算太好。至少他們連石堅一家那樣的開支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