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好談兵(第3/3頁)

當然,書生也就是讀書人,讀書是會幫人明理的,而“專業問題找專家”這個道理也是不少讀書人都明白的。那麽,如果真要接觸軍事問題而又一時找不到專家的話,怎麽辦?——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不少讀書人所關注的問題。

怎麽辦?多做田野工作,實地勘查走訪,去下實實在在、紮紮實實的真工夫。做了這些工作之後,才有了一些提出軍事建議的資格。每當亂世,就會有這樣的讀書人在做這種工作。我舉一個人做例子,這個人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晚明最著名的兩位大奸臣之一,阮大鋮。

這位大反派阮大鋮如何奸、如何壞,想來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從晚明被人一直罵到現在,寫大字報罵他,編戲劇罵他,寫書罵他,罵得淋漓盡致,非常過癮。其實呢,我還真有點兒同情這個人。我還是別扯遠了,表過了態,就不論證了,以後有機會再談,總之,要了解一個人非常之難,無論是我們身邊的人還是歷史中的人。我現在要談這個阮大鋮呢,僅僅是要談一下他作為書生的談兵之道。

清軍入關之後,南京立起來一個明朝的小朝廷。從這個時候來看,明朝並不一定就要滅亡,南京的明朝很有希望守住長江防線,北方最後無論是被清軍占領,還是被起義軍占領,長江以南還是明朝。這就像金軍和南宋隔著長江南北對峙的局面一樣。所以,這個時候,能否把長江防線守衛好了,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然,有不少聲音說要守江北,要北上收復失地,這個問題我們不去討論,反正,長江防線很重要。

我以前在讀這個時期奏疏的時候,發現有一篇東西,沒什麽空話、大話,直入正題,文字平實樸素,內容則是從實際調查了解出發,談長江防務問題,給出了非常具體、非常清晰、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意見。這篇文字讓我覺得很是醒目,比其他人的東西都要感覺順眼,感覺實在。沒錯,這就是阮大鋮寫的。

要是有人問我阮大鋮這奏疏裏提出來的辦法對不對,管不管用?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懂軍事,又不熟悉那段地理,更無法還原當時歷史環境的全貌,所以呢,這個問題我根本就是沒能耐去判斷的。但是,就從一大堆奏章當中,空話、大話、慷慨激昂卻不容易讓人摸到門兒的話,打架的話,苛責人的話,套話,什麽都有,我就覺著阮大鋮這篇實實在在的,而且說的問題都是伸手就能夠得著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看著也覺得不錯,但具體怎麽做,能不能做得到,都是問題。阮大鋮這個,我覺得是抓在了實處、近處、要害處。

史書裏是說過阮大鋮很喜歡談軍事問題,但歷史上好談兵的知識分子太多了,其中還有不乏一些名人,可大多都是不著調的,所以,如果不是看到這篇奏疏,我也會想當然地認為阮大鋮談軍事也是滿嘴跑火車那種,更何況他還是個著名的大反派呢。但是,現在看來呢,他的主意到底是對還是錯我雖然沒法判斷,可至少看得出他不是玩虛的——這就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