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羅隱爺爺講故事

“滕文公篇”就此結束了,最後來做個小復習好了,扯幾句看似無關其實有關的話。

咱們把時間往後拉拉,看幾篇唐朝人寫的饒有啟發意義的小品文。這位唐人名叫羅隱——上本書裏介紹過的,就是落魄了一生,最後在妓女那裏寫詩掙面子的那位。羅隱的小文可是魯迅很擡舉的啊,咱們來看看: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屢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貞廉之節,不常其性耳。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噫!彼未必無退遜之心,貞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當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遊不為人所窺者鮮矣!(《讒書·英雄之言》)

聽羅隱爺爺講故事:變色龍之所以會變色,野兔之所以在春天和秋天換上不同的毛色,都是為了防備天敵,我們人類也是一樣啊!小偷和強盜不都是人嗎,一個鼻子兩只眼,也穿衣服也戴帽,和好人不同的地方,只是謙恭之心不太多、道德操守不太高罷了(注意:想想孟老師的“四心”和“四端”)。

看見錢就搶的人,他們會說:“我快餓死了!快讓我搶五百萬買倆饅頭吃吧!”奪取政權的人,他們會說:“我這是要救國救民!”那些沒饅頭吃的咱們就不說他了,為了一個饅頭就惹出血案來實在不值當的,但那些救國救民的人,是不是應該順應民意、把自己的心和人民的心拴在一起呢?當年小小劉邦在首都看見秦始皇的陣勢,感嘆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小小項羽看見秦始皇的浩蕩車隊,感嘆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和項羽原先未必就沒有謙恭之心,未必就沒有道德操守,可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還要什麽道德呀,把秦始皇的天下搶過來多好啊!

劉邦和項羽到底也是英雄人物,咱們想想,英雄都抗拒不住權力的誘惑,何況普通人呢?你可知道一把椅子有多少人天天輾轉反側地惦記著呢!

楚荊人淫祀者舊矣。有巫頗聞於鄉閭。其初為人祀也,筵席尋常,歌迎舞將,祈疾者健起,祈歲者豐穰。其後為人祈也,羊豬鮮肥,清酤滿卮,祈疾者得死,祈歲者得饑。裏人忿焉,而思之未得。適有言者曰:“吾昔遊其家也,其家無甚累,故為人祀,誠必罄乎中,而福亦應乎外,其胙必散之。其後男女藩息焉,衣食廣大焉。故為人祀,誠不得罄於中,而神亦不歆乎外,其胙且入其家。是人非前聖而後愚,蓋牽於心不暇及人耳。以一巫用心尚爾,況異於是者乎?(《讒書·荊巫》)

聽羅隱爺爺講故事:湖南、湖北那邊的最愛搞祭祀,有事沒事都得祭祀兩回。那邊有一個著名的主持人,很有兩下子——對了,我說的是祭祀活動的主持人,也就是巫師。這位巫師一開始開展工作的時候,擺的架勢倒也不大,弄上平平常常的幾桌酒菜,然後唱歌跳舞的(不陪客人聊天哦)。他為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祈禱,剛祈禱完,這位病人馬上就跳起來參加馬拉松比賽去了;還有一次他祈禱當年能多打點兒糧食,秋收的時候就爆出“畝產萬斤糧”的特大新聞。這位巫師一來二去就成名了,再要有誰請他去搞祭祀,那動靜可就不一樣了,架子也大了,出場費也高了,可祭祀的效果卻越來越差了。為一個感冒患者祈禱,剛祈禱完,人家的感冒症狀就全沒了,連呼吸都沒了;為農業收成祈禱,剛祈禱完,就鬧自然災害了。巫師還奇怪呢:不對呀,不久前不是還“畝產萬斤糧”呢嗎?

大家全對巫師很惱火,可也不明白為什麽,人堆兒裏有個年輕男子突然掉頭就跑,跑出二裏地去才停了下來,接頭的人放下望遠鏡,看著他氣喘籲籲的樣子,憂慮地說:“我一直擔著心呢,小方,剛才真是太危險了!”

氣哼哼的人群沒頭沒腦地打了半天假想敵,到頭來也沒摸到一點兒頭緒,這時候有人說話了:“大家都別瞎猜了,我說說我的看法。以前我去過巫師家,當時他家裏很簡樸,所以他為別人祈禱的時候,心裏很虔誠,神靈很容易受到感應,他祈禱完了以後還把祭肉分給大家呢。後來他發達了,養兒養女,住別墅、開名車,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他這時候再為人祈禱,心裏不寧靜了,神靈自然也感應不到了,他還把祭肉全弄回自己家去,太惡劣了!他並不是從先前的聖人變成後來的笨蛋了,而是腦筋全圍著私利轉了,顧不上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