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勸進(第2/2頁)

說完有些擔憂的看著蘇錦的臉色,蘇錦歪著頭想了想道:“業無貴賤,李兄難道真的以為從商是件很丟人的事麽?”

李重道:“在下並無此意,只是覺得大材小用頗為惋惜罷了,以公子之才,今後或可造福蒼生,有更大的作為,況且蘇家門楣也可藉此光大,一舉兩得之事,胡不為之?”

蘇錦收起笑容認真的道:“李兄,這事我還真沒認真的考慮過,眼前當務之急是重振蘇記家業,從商亦可為‘義商’之舉,未嘗便不能造福於百姓;更何況在下並無李兄所推崇的才能,仕途或許不一定適合我呢。”

李重鄭重的道:“蘇公子才學、口才、為人均高人一等,何須過謙,在下亦不能強迫你做什麽,只是在下對你確實是一片崇敬之意,仕途或者艱險,但能力多大責任多大,若都如蘇公子這種想法,大宋何以為國?大宋最重文治,對讀書人亦寬宥有加,蘇公子若是真抱著明哲保身之念,官場反倒更為安逸。”

蘇錦有些詫異李重所說的話,能力多大責任多大這樣的話放在後世或許誰都能隨口說出來,但宋朝人能這麽想倒是很具有積極的意義,至於官場反倒比其他行業更為安逸這個說法,就更為匪夷所思了。

“既然如此,李兄為何不去入仕,反倒弄個詩社遊山玩水呢?”

“在下正處丁憂期間,今年十月丁憂期滿,在下便要補缺赴任了,否則我何來資格說你呢。”李重正色道。

蘇錦知道丁憂是古代官場的一種制度,家中父母或直系尊長去世,一律由太常主事,無論身處何職均需停職回家守孝,一般來說期限是三年,但實際上二十七個月便可復出,實際上是一種遵循孝道的禮法制度。

李重父親三年前去世,故而從天長縣令任上停職回家,直至今年十月便需回任。

蘇錦默默無言,這事他還真沒考慮過,古代官場在蘇錦的印象中是爾虞我詐兇險之所,自己只想過過快活日子,真的沒想去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聽李重所言,把個官場描繪的跟個象牙塔一般,倒是有趣。

十有八九當官入仕光宗耀祖是宋人普遍的一種理想,這便如後世大學生極力要鉆營吃體制飯是一個道理,所以李重才會有這種想法。

“也許會考慮吧,但絕對不是現在,手頭還有一大攤子事呢。”蘇錦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