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章 一抄到底

張原卯時初起床,吃了半碗肉餡匾食,現在是辰時三刻,就已經覺得有點餓了,長耳竹籃裏有六塊巴掌大的酥蜜餅,手指輕觸,還有余溫,便拈起兩塊酥蜜餅吃了,喝了兩口水,打量整個考棚,考棚呈長方形,三面透風,只一面有墻,棚內擺放著二十八張連座長條桌,每張桌子有兩丈多長,可坐八人,整個考棚可容兩百多人,像這樣的考棚有十二個,呈八卦狀排列,圍在中心的是大堂和申明亭——

考生陸續到來,原本空闊的考棚越來越擁擠,張原所在的那條連座長桌很快就坐滿了人,這些儒童磨墨、吃食、搶座位、考籃碰撞、呼朋喚友,一時間考棚內嘈雜無比,張原只在社學讀過半天書,所以不認識什麽人,獨自安安靜靜坐在一邊,他不認識別人,可別人認識他,在他右側的一個二十來歲的儒童向他拱拱手,低聲道:“張公子,還請多照應啊。”

又來一個要照應的,看來縣試作弊是很普遍的,張原微笑道:“在下亦是心裏七上八下打鼓呢,仁兄若作得早,還幫小弟代作兩篇如何?”

那儒童愕然道:“張公子是口占八股、七步成詩的呀,怎麽——?”

張原道:“那都是傳言,傳言信不得的,知道嗎,小弟今日就仰仗仁兄了,等下你寫一個字我就抄一個字,一抄到底,絕不遺漏——”

那儒童目瞪口呆半晌,提著考籃去找別的座位坐,不和張原同桌了,這寫一個字就抄一個字的誰受得了啊。

“叮——叮——”擊磬六響,兩千五百二十三名考生盡數入場,考棚龍門封門落鎖,這時是正辰時,要三個時辰後才能放頭牌開龍門。

山陰縣令侯之翰是主考官,從出題到閱卷都是主考官一個人的事,孫教諭、朱訓導等教官只幫忙維持考場秩序。

見縣尊大人步入考棚中心的大堂,十二座考棚兩千五百多考生霎時都安靜下來,等待出題,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在心中默禱,期望能猜中題——

過了大約半刻時,十二個縣衙胥吏舉著十二塊題牌進入十二個考棚,張原眼力不好,離得遠,還沒看清題牌上的字,他身邊的一個儒童就已經嚷嚷道:“一個題是‘國有道不’,另一個題是‘如有用我’——”

便有儒童叫苦道:“我的親娘哎,我只知邦有道,不知國有道,哪位仁兄指點一下,這題是出自哪裏啊?”

沒人搭理他。

那胥吏大聲道:“題目就在題牌上,看清楚了,眼睛不好使的豎起耳朵聽好了,一個題是‘國在道不’,另一個題是‘如有用我’——”

一邊說著,一邊舉著牌子繞棚一周,然後將題牌插在考棚正前方的木台邊,這胥吏坐在高高的木台上俯視眾考生,還有一個衙役在考棚那一端監考,見考棚交頭接耳、盈盈沸沸,胥吏喝道:“各安本座,不得喧嘩,再看到交頭接耳說話者,叉出考棚,發現夾帶抄襲者,戴枷示眾。”

考棚漸漸靜下來,然後便是展開卷紙的“沙沙”聲、咳嗽聲、鞋子磨地聲、嘆氣咂嘴聲,難有真正的靜。

張原倒了一點水在紅絲硯上,捏著牛舌墨慢慢地磨,一邊思索“國有道不”這道小題,此題出於《中庸》,完整的句子應該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這是截上題,是縣試常用的小題出題法,想了大約半刻時,一硯墨已經磨得膠濃,張原沒有動筆,繼續想另一道題“如有用我”,這題出於《論語》,全句是“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這也是截上題——

這兩題不算難,張原心中篤定,也不忙作文,方才思考了一刻時,兩篇八股題的破題、承題都想好了,他的長處就是善於打腹稿,這與下盲棋是一個道理,心裏有一張紙,心意一動,墨字滿紙——

冷眼看考棚內其他考生,煞是有趣:

有那連題目出處都不知道的,抓耳撓腮,不停咽唾沫;

有那伸長脖頸想偷看鄰座的,鄰座卻橫著肘護著卷紙不讓他看,當然不讓看了,不然抄得一模一樣,縣尊大人肯定要追查的;

絕大多數考生都在起草稿,邊想邊寫,張原發現有不少連座的考生互相打眼色,將草稿紙暗中傳遞,木台上坐著的胥吏也不怎麽管,可當你以為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管時,他卻突然跳下木台,揪出一個考生,扯著那考生的青衿,那青衿裏側密密麻麻寫著淡紫字跡——

後面的衙役也過來幫忙揪扯,說道:“這是用藥汁寫的,用壁泥一滲,先前搜檢時看不出來,現在用手一搓,泥粉脫落,字跡就顯現了。”

胥吏道:“只聽說鄉試時有這作弊的法子,沒想到小小的縣試也有,走,見縣尊去。”叉著那哭哭啼啼的儒童出考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