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趙佶的江山與愛情(第3/8頁)

北宋一朝,除了真宗朝的劉皇後劉娥和徽宗朝的童貫,北宋後宮中除了皇帝本人,其他女人和不是男人的男人在政治角逐中基本沒擡起過頭來。

這樣的政治格局有一個重要的影響,相比較其他王朝,皇帝本人基本可以做到後院無火,從而創造了北宋九帝的零廢太子率和皇後金板凳的超穩定性。

趙佶的家庭生活也一如其他七個皇帝一樣,可以用家中紅旗不倒各處彩旗飄揚來形容。

端王趙佶十七歲的時候,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為妻,後來當了皇帝後,立王氏為皇後。王皇後相貌平平,和趙佶感情一般,但性格平和,是塊當皇後的料,只可惜福薄,沒當幾年皇後就病逝了。

趙佶的第二個皇後是鄭皇後,鄭皇後原來是向太後身邊的貼身小秘書,相貌清秀又略有文采,趙佶當王爺時很孝順,常去老太太那兒敬孝,和鄭秘書眉來眼去的就有了火花。向太後是精明老太太,怎能沒察覺?端王當皇帝後,老太太就順水推舟把鄭秘書賞給了趙佶(另外還有一個王秘書)。

鄭皇後也算得上一個賢內助,能主持後宮,能舞文弄墨,還能偶爾幫助皇帝處理簡單奏章,替趙佶省了不少心。趙佶對鄭家人也關愛有加,其堂兄鄭居中曾官拜太宰出閣入相,一度與蔡京水火不容,也是反對收復幽雲的保守派領袖之一。

後來趙佶退位,鄭皇後變成了鄭皇太後,鄭皇太後後來隨不爭氣的丈夫和兒子被女真人帶去了五國城,在那兒生活了四年後病逝。公元1142年,趙佶與鄭氏的遺骸運回南宋,兩人合葬於永信陵。

除了兩個皇後,趙佶比較寵愛的妃子還有大小劉妃,大劉妃入宮不久就極受趙佶寵愛,從才人連升七級為貴妃,可惜命薄,沒當幾天就病逝了,多情的趙佶悲痛了很久,特加四字謚號“明達懿文”,並作了紀念劉貴妃的長篇詩文,令樂府譜曲,時時奏唱,以表對陰陽相隔的愛人的懷念。

大劉妃逝世沒多久趙佶又遇見了小劉妃,小劉妃出身很低賤,是一個酒家女,在太監楊戩的引薦下趙佶見識了這酒家女小劉的傾國傾城(皇帝、太監、酒家女的北宋版),很快掉入情網,把小劉收羅至宮中。小劉除了貌美,還有一個絕活是搞服裝設計,經常設計出很多款式新穎的衣服讓趙佶眼前一亮,這使得她和皇帝的愛情之花長開不衰。一時間,小劉妃設計的服飾引領了帝國時裝界的潮流,為東京的貴婦們所追捧。

當然,後宮三千佳麗並不能滿足趙佶那豐富的感情世界,花兒總是路邊香,後來他常常微服出訪,尋找自己新的春天。

在煙花柳巷的燈火闌珊處,他回頭看見了李師師。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最具知名度的歌妓,在南宋元明的眾多筆記和野史中均有提及,《東京夢華錄》中便提到:“李師師,本角妓也……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小唱,就是歌妓,以唱當時的長短句即宋詞為主,而李師師則是當時無可爭議的頭牌。明人梅鼎祚的《青泥蓮花記》(一部撰寫名妓的傳記)中則對李師師的情況交代得更為詳細,說李師師是北宋末住在金線巷的角妓,色藝冠絕,在政和年間受到徽宗皇帝的青睞,成了皇帝趙佶的小三。

作為北宋帝國的天後級女歌星,李師師和當時的著名文人都有交流往來,當時的大詞家周邦彥、晁沖之都有詩詞相贈李師師。李師師和大詞人周邦彥的交往甚密,是北宋詞壇的一段佳話。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在徽宗朝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周邦彥是北宋末期的大詞人,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影響很大。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而在當時“貴人、學士、妓女,皆知美成詞為可愛”,是帝國的偶像級文人。

在李師師成名時期,周邦彥已經六十多歲了,初見李師師,老周便靈感激發,填下《玉蘭兒》一首來贊美李師師: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

此後二人交往甚密,對彼此才華的欣賞讓他們成了忘年知己,據宋人陳鵠《耆舊續聞》中記載,周詞人晚年曾長時間住在李師師的金線巷,彈唱吟和,度過了周詞人最歡樂的一段時光,其間周美成曾填詞《洛陽春》給這位小了他近五十歲的紅粉知己: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