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趙佶的江山與愛情(第4/8頁)

詞中已看出二人關系的親密,詞中的老周對李師師的描述已經超越了美麗的外貌,更加關注這位高處不勝寒的佳人孤獨的內心世界,以及對她的未來的關心,希望他的紅粉知己能早日找到好的歸宿,找個好人就嫁了吧!

而宋人張端義筆記《貴耳集》則記載了周詞人與李師師和趙佶之間的一段三角緋聞,更成為了北宋詞壇最膾炙人口的佳話。

那夜月半彎,老周夜訪李師師,二人交談正歡,突然丫環來報說皇上也來了。

李周二人都有些慌,雖說兩人是忘年之交,但孤男寡女夜處一室,被趙佶撞見恐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讓老板知道自己勾搭他的小三,自己以後還想不想混了。

隨著皇帝腳步聲的臨近,正門被堵,跳窗不敢,周大詞人顧不得自己的文人形象,選擇了一個很不雅觀的辦法——躲床腳。

那晚趙佶心情很好,親手給李師師帶來了江南進貢的新橙。他驚喜地發現,一向冷艷的美人今夜臉上竟然浮現出了莫名的羞澀,如初戀的少女,是另一種絕艷的美。

那晚趙佶在金線巷和李師師溫存纏綿呆了很久,三更方離去,可苦壞了躲在床腳的老周。

大詞人就是大詞人,李師師和趙佶剛走,從床腳爬起來的老周靈感忽來,提筆寫下了他詞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少年遊》後方離去: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師師回來後看到這首詞作,又羞又喜又愛,便經常彈唱起來,很快,這首由周邦彥填詞譜曲李師師主唱的情歌便風靡東京,成為年度最受歡迎歌曲。

趙佶聽說自己的小三出新作了,便特意跑來金線巷,要聽原唱,李師師臉紅說聽了你會生氣的。

趙佶傻笑說我的小寶貝,最新的作品我聽了怎麽可能生氣呢?快唱給我聽。

不出李師師所料,聽了李師師唱這首《少年遊》後,趙佶醋勁大發,拂袖而去,很快就找一個名由把老周貶出東京。

貶走假想情敵後,趙佶屁顛屁顛跑到金線巷,李師師卻不在,去給老周送行了。趙佶在金線巷坐了一下午,李師師方回來,愁眉淚睫,憔悴可掬。

趙佶最看不得心愛的女人傷心,左哄右抱,李師師還是愁眉不展。

趙佶不笨,知道李師師為何而愁,要討美人歡心,解鈴還須系鈴人。

於是他半帶討好半帶醋意地問,今天去送周美成,大詞人沒給你填首詞?

李師師淚眼婆娑地說有。

趙佶說彈唱一遍給我聽聽。

李師師撫琴彈唱了周邦彥剛剛寫下的《蘭陵王》: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惻,恨堆積!慚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詞意淒美,趙佶完全沉醉在李師師美妙的音樂中,陶醉了,半晌才感嘆說,這個周邦彥確實是個才子,難怪你喜歡他,這樣的人才不留在東京可惜了,改明兒我下道詔書,讓他回來當帝國皇家音樂學院院長(提舉大晟府)。

趙佶此為,半是討好美人,半是惜才,成就了一段傳奇佳話。

李師師雖然受寵,但卻特行獨立,據元人童天甕《甕天脞語》(該書在野史閑話中第一次記載宋江圖歸,潛入京訪李師師的事跡)記載,後來趙佶公然拉下遮蓋的“客商身份”,封其為李明妃、瀛國夫人。但從其他種種野史記載看,李師師並未入宮,最重要的證據之一是《三朝北盟會編》在七十四卷引陶宣幹《汴都記》記載,說趙佶被女真人軟禁開封城外青城時,要朝臣把自己的幾個寵妃送來,其中的名單上就有當時的另一個名妓趙元奴,而無李師師,據此大可推斷李師師並未入宮。

而李師師的結局,則有好幾種版本,最官方的是《三朝北盟會編》和《李師師外傳》的記載,說金人入侵後,她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財產,助河北餉,鼓勵前方的將士英勇抗擊金軍。而金軍破開封後,金軍主帥撻懶早就對北宋帝國第一天後的美艷垂涎三尺,命臨時傀儡皇帝張邦昌一定要交出李師師。張邦昌帶兵去金線巷,卻沒有找到李師師,東京的市民們冒著生命危險藏匿起這位他們敬慕喜愛的女人。張邦昌於是在東京開展了地毯式大搜索,花了很多天的時間終於搜出了李師師,兵士將李師師帶到張邦昌面前,一向溫柔的美女顯現出了她的剛烈,痛罵張邦昌賣國求榮,雖然她只是一名娼妓,但只侍候娛樂東京爺們兒,寧死不去金營受辱,罵痛快後李師師拔出金簪自殺,不死,折而吞之,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