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勞模”天皇

作為日本國民知情權的一環,天皇夫婦、皇太子一家和秋筱宮家每年的公務安排都可以在宮內廳的官方網站查詢到。如果細心去查看的話可以發現,一年之中絕大部分的日子裏天皇都有工作安排在身,而且經常一天之內要幹好幾件事。就拿2004年來說,一整年下來明仁天皇的工作數量多達700件以上,不算假日的話平均每天都有至少兩份工作在身。那麽這麽多工作到底是在幹些什麽呢?

第一大項就是各種文書的審批。說是審批,實際上天皇不具備任何修改或者駁回的權力,對於每一份提交上來的文書都只能予以通過。天皇會先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後由宮內廳的職員進行蓋章。印章的種類有“禦名禦璽”、“可”、“認”、“覽”四種。“禦名禦璽”相當於中國人熟悉的玉璽,是跟天皇署名配套使用的;“可”、“認”、“覽”則分別代表著“已批準”、“已認證”和“已過目”的意思。

第二大項是國內重要人士的謁見與授章,一般就在皇居的宮殿內進行。由於授章類型較多,受賞人數龐大,累計下來相當費時。現在天皇一年下來要給大約22000人授章,平均算下來每天要見60個人。

第三大項是“皇居勤勞奉仕團”的會見。皇居勤勞奉仕團是每年在皇居和各大宮家宅邸進行清掃的志願者團體,年齡從15歲到70歲不等,由日本國民自發報名申請。這個項目從戰後初期開始,上京的交通費和住宿費都由志願者自己來負擔。在工作過程中,志願者們可以借機深入到一些平日裏不怎麽向民眾開放的皇家場所。為了感謝志願者們的協助,天皇和皇後幾乎每周都會撥出時間來接見他們並表示感謝。

第四大項是外國元首、使節的會見,每次會見持續30分鐘左右。每年皇室還會邀請各國大使去玉鴨場和新浜鴨場這兩個皇家用地盛情款待。

第五大項是和各類重要賓客在皇居禦所內舉辦的茶會。雖然名字叫茶會,實際上也會備有各種甜點。

第六大項是“信任狀捧呈式”。信任狀是天皇發給各國駐日大使的一種書面證明,證明對方是正當的外交使節。所以每當有外國大使館發生大使人事變動,這個儀式都得重新辦一遍。這時,外國大使會從日本鐵路公司(JR)的東京站中央口乘坐馬車出發,由皇家警察和警視廳的騎馬隊夾道護衛,最後抵達皇居宮殿中的“松之間”,面見天皇。因為每次舉行“信任狀捧呈式”的時候,周邊地區都會進行臨時交通管制,所以常常引發路人圍觀。這樣的儀式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畢竟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使館都聚集在東京。

第七項是宴請國內外賓客的大小餐會,一般在宮殿內最大的豐明殿舉行。繁雜的規矩先不說,一般人最感興趣的應該是晚餐會上的菜色吧。2001年1月2日,為迎接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的到來,皇室就舉辦了一場宮中晚餐會。晚餐會從晚上7點半開始,上的菜品依次是:法式清湯、烤甘鯛、酒煮仔雞、蒸羊腿、時蔬沙拉、冰激淩(富士山形)、水果(甜瓜、巨峰葡萄)。這已經算是一次標準的宮中晚餐會了。事後統計的食材開銷一共965230日元(約60000元人民幣),共133人出席,相當於每個人花7257日元(約450元人民幣)吃了一頓。這個數字以皇室的規格來說算是相當節儉了。除了外購的食材,宮中晚餐會上的酒大都來自皇宮的地下酒窖。酒窖藏酒約4500瓶,白葡萄酒11種,紅葡萄酒7種,全部由感應器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這種規模的晚宴大概要消耗掉數十瓶藏酒。

第八項是皇室祭祀。皇室祭祀的數量雖然不是最多,但在天皇的日程安排上具有絕對的優先級。皇室一年到頭大大小小的祭祀不少,其中很多“大祭”的日子都是法定節假日。比如“新嘗祭”的11月23日現在是日本每年的“勤勞感謝日”,“春季皇靈祭”和“秋季皇靈祭”則分別成了“春分日”和“秋分日”。“新嘗祭”是一年之中皇室最重要的祭祀。每到這一天的下午6點,天皇就會進行沐浴,換上祭服,在皇居的神嘉殿內向諸神獻上當年新收獲的稻米。祭祀中使用的稻米來自皇居西側的一小片水田。直到現在,每年明仁天皇都會穿上工作服與長靴,親自在這片水田上勞作。

除了上面這些單個數量較多的工作內容,天皇每年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幹。這裏面就包括天皇的國外訪問、地區訪問、災區慰問、戰死者追悼會等等。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的半年裏,包括天皇在內的皇室成員頻繁地訪問災區。在訪問過程中明仁天皇夫婦保持一貫的作風,和民眾坐在一起,以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順帶一提,在這之前的昭和天皇的習慣則是讓民眾坐著,自己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