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天皇為什麽沒有被審判

戰後,聯合國安排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處理日本問題。當時以澳大利亞、蘇聯、中國為首的國家主張嚴懲天皇,同時國際輿論和美國的司法部也強烈要求把天皇作為頭號戰犯處決,但麥克阿瑟有自己的考量。

在天皇宣布投降的詔書傳達出去之後,駐紮在海外的絕大部分日軍很快便集體繳械投降了,這讓麥克阿瑟直觀感受到了天皇的力量;美國在戰爭中對日本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研究,所以也很明確天皇在日本國民心中的地位。如果天皇遭到處置,可以想見日本人鐵定會死磕到底。麥克阿瑟在之後發給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電報中表明,如果盟國最終決定處置天皇,將需要額外增援100萬作戰人員。最後,華盛頓方面認同了麥克阿瑟的判斷,天皇也就這樣被保留了下來。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其實是美國在東亞為自己安置了一枚棋子,以便制約蘇聯。

日本投降以後,麥克阿瑟在日本進行了一連串改造。他首先讓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天皇承認自己並非先前所宣傳的“現人神”,只是跟大家一樣的凡人。

然後,在麥克阿瑟的主導下,日本發布了新憲法,也就是現行的日本國憲法。新憲法裏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把大日本帝國憲法裏的“天皇主權”修改成了“國民主權”,也就是說天皇從此只是國家的象征,不具備任何實際權力。同時,之前跟憲法並行的皇室典範被廢止,並在憲法之下新設置了一部同名法律。新的皇室典範在原版的基礎上新增了一些內容,這樣當時皇室的14個宮家裏11家都被迫脫離了皇籍。再加上之前已經確立下來的“女性不能當天皇”、“天皇不能收養子”等規定,從此能夠繼承皇位的人選範圍被大幅縮小了。另外,新憲法裏還剝奪了皇室成員的幾項基本人權。比如,男性皇族要跟誰結婚必須先經過皇室會議討論通過,光兩情相悅是不行的;任何皇族在沒有獲得皇室會議許可之前都不能擅自脫離皇族身份;天皇、皇太子、皇太孫不允許脫離皇籍。同時,絕大部分的皇室財產也在這個時候被凍結了。

在美國的改造下,日本完成了從君主專制國家到民主國家的轉變,並在1952年擺脫美軍占領,實現了自主獨立。昭和天皇在戰後也順應民主憲法的要求,開始頻繁訪問災區,和平民會面,展現出了民主君主的一面,因此他在戰後日本的國民心中威望非常高。平日裏有空的時候,他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海洋生物上面。昭和天皇一共發現了200多個新品種,出版了幾部相關著作。英國皇家科學院為了表彰他的貢獻,還授予了他榮譽會員的稱號。

1989年,87歲的昭和天皇逝世。他在位6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與壽命最長的天皇之一。他的一生見證了日本從鼎盛到戰敗,再從戰敗到復蘇的過程,如今依然受到大部分日本國民的尊敬和愛戴。

昭和天皇去世的同日,明仁天皇繼位,定年號為“平成”。明仁天皇是日本第125位天皇,作為戰後登基的第一位天皇,他繼承了父親的民主精神,並且一次都沒有參拜過靖國神社。

在長達2000多年的權力交替之後,如今的日本天皇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遠離政壇,以無可撼動的地位繼續守護日本及其國民了。

《國家的天皇,天皇的日常》

根據戰後日本的憲法,天皇除了禮節性的事務以外,不能參與任何國家政局。所以無論日本的政局如何變動,或是經濟如何變動,對於天皇來說,實際上都不用負責任。從這一點來看,日本民眾如果對於政府或是自己的生活有任何不滿,天皇不會對此負責。民眾對天皇不存在任何怨恨,而可能是一種尊敬的感覺。

我覺得有可比性的,是泰國的國王。在泰國,國王是國內的領袖,又是獨立於泰國政軍兩界的存在,在民眾中也享有非常高的聲譽。我覺得這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一個共有的現象。

天皇的形象最開始變化,可能是在明治時期。因為經歷了天皇“造神”的過程。所以在當時,天皇在普通民眾心中是一個神。每個人都覺得,只要追隨神的指引,日本就會戰無不勝。在明治時期過後的大正時期以及昭和時期,日本都處在強大民族自信心的情況下,這段時間,天皇其實是起到了領袖的作用。

——李淼

(對沖基金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