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奮力追趕的井底之蛙

在“黑船來航”打開日本國門之前,日本人主要是向鄰居中國學習。德川家康特別喜歡儒家,所以在幕府統治時期日本全國普及了儒學。中國在當時對於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的幹涉,基本上就是“隨便拿去用”的態度。日本從儒學中挑取了適合自己的部分,再和本土的武士道結合在一起,這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

幕府時期的武士是統治階級,為了能更好地管理下面的人,他們會統一學習漢學和武術,一是為了有良好的修養,二是為了鍛煉強健的體魄。老百姓不是完全不受教育,雖然沒有幕府支持,但各行各業的人都會學一點兒跟自己職業相關的知識。比如商人和手藝人會學一點兒算術,農民也會讀一點兒農業技術書。但整體來說,在幕府統治的封建社會,各個地方都相對封閉,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會離家鄉很遠,所以也沒多大見識。“黑船來航”之後,日本鎖國狀態被打破,西方的新鮮事物自然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力。

伴隨著注意力而來的是自卑和恐懼。像“黑船”這種鋼鐵制的大型蒸汽船代表的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雖然當時的日本在某些領域並不比西方落後,但那多是跟現實生活脫節的空學問,再怎麽厲害也造不出鐵船大炮。於是很多日本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放到了“實學”上。正好趕上美國忙著打內戰[1],歐洲又被克裏米亞戰爭[2]吸引了注意力,西方列強基本上都沒什麽工夫來侵略日本。這給了日本一定時間,去奮力追趕。

當時日本流行的是“和魂洋才”概念,有點兒像中國洋務運動時主張的“中體西用”,基本上就是號召大家趕緊去學西方的先進玩意兒實現自強,但同時又不可以忘了老本。當時去西方學習的都算是國家的公派留學生,背負的是“為國留學”的使命,所以在國外也格外吃苦。還有一些知識分子打算自己偷渡去西方。比方說吉田松陰曾在半夜搖著漁船,打算伺機溜上美國軍艦,跟著美國人回國,最後還是被守衛發現了。他回到岸上之後就被投進了大牢,不過這股子執著的勁兒也讓他日後成為明治維新的先驅和鼎鼎有名的大教育家,而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就是他門下的學生。

1867年,幕府把政權交還天皇。急於讓日本強大的新政府逐漸認識到,國家的富強必須建立在國民的富強之上。很快,他們就開始花大手筆整頓教育。他們打算下一盤大棋,把全國分成8個大學區,每個大學區下設32個中學區,每個中學區下再設210個小學區,每個學區裏面都要保證有一所學校,這樣一來就能實現全民教育。這麽龐大的計劃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就拿8個大學區來說,在1877年東京大學成立之後,實際上20年之後日本才出現了第二所大學。如何管理這麽多學校呢?政府並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編寫教科書的時候,政府把工作委托給民間人士,讓他們去各地遊歷之後再編出符合當地情況的教科書;由於沒有統一規定,各地學校的教學樓也都建得五花八門。像長野縣開智學校的教學樓,陽台上刻著精美的歐式浮雕,屋頂又采用了傳統八角塔的構造,整棟樓刷成雪白,是那時頗具代表性的西洋風格建築。

當時的小學教學一共分八大科目,分別是閱讀、算術、寫字、抄寫、作文、問答、復讀[3]和體操,主要集中在讀、寫、算這三種能力的訓練上面,而像地理、歷史以及理科等的相關內容就通通算在了“問答”這一門課裏。

為了迅速提升國民的教育水平,政府派遣大量的海外留學生,同時還高薪聘請外籍教師前來教學。1868到1872年間,日本光是付給外教的工資就占了當年國家預算的3.98%。一直到1882年,政府才停止了引進外教。這自然是因為,經過幾十年的狂追猛趕,日本教師在那時已經能夠勝任各個領域的教學工作了。

[1] 美國內戰:又叫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發生在1861年4月12日至1865年4月9日。

[2] 克裏米亞戰爭: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發生在1853年7月至1856年2月。

[3] 復讀:反復閱讀,相當於精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