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教育風向轉變

1876到1885年間,天皇在日本各地進行訪問,想要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在民眾心中加強“天皇親政”的印象。不過那時民眾對於這種事情都不怎麽感冒,天皇和政府官員經過的時候,民眾的反應大都很冷淡,唯有一類人會排成整列進行迎接,那就是在老師帶領下的小學生們。說起來這也算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為了國家目的而動員小學生的事件。

當時天皇在各地進行訪問是有原因的。明治維新帶動日本人都去學習西方,但這股大潮裏夾帶的自由民主精神也有點兒讓政府吃不消,因為當時的新政府畢竟還是一個天皇專制的政權,普通人研究自由民主可不就相當於要造反嘛。於是為了穩固皇權,日本的教育政策又一次轉變了風向。

首先,在軍隊裏面,愛國成了高於一切的要求。當時盛行的觀念有“不管你學多少技術、多有文化,要是沒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只是一具木偶”以及“忠義重於泰山,生命輕於鴻毛”等。同時,天皇開始以統領全軍的大元帥自居,並且換下了宮廷禮服,開始頻繁地以陸軍軍服裝扮出現在國民面前,而這一身軍裝一穿就穿到了“二戰”結束。

1878年後,政府開始對學校教育下手。他們先是列出了一部分“妨害國家安全,擾亂風俗秩序”的禁書,規定所有禁書都不能作為教科書。這份書單裏面大部分都是涉及思想啟蒙的西方著作。

接著,在天皇本人的要求下,各地修改了歷史教科書。比如:“神武天皇東征”被改成了“神武天皇繼位”,“南北朝動亂”被改成了“南北朝並立”……主旨就是盡量不使用“戰亂”相關的描述,而突出歷史中“好”的一面。另外,將之前歷史教科書中的外國歷史部分完全刪除,大概是擔心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這些自由民主戰爭的內容“搗亂”吧。再到後來,政府推出了教科書審查制度。也就是說,從今往後沒有通過政府審查的教科書都不能在學校使用。而像“修身”[1]這種需要重點“照顧”的科目,幹脆改成了由國家直接編寫教科書。

當時學校的教師們還被禁止參加任何跟政治有關的集會、講座,並且不能加入任何政治團體。在培養教師的師範學校,政府甚至提倡學生們應當有“個人利益占二三成,剩下的七八成都是為了國家利益”的覺悟。東京大學也是在那時改名為東京帝國大學,從以前研究學問的高等學府變成了一座“教授符合國家需求的學術”的大學。

然而,這些整治還只是個開始。

[1] 修身:19世紀後期到“二戰”結束之前存在於日本學校的一門科目,類似於西方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一般低年級教材使用《論語》,高年級則使用自編的《倫理學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