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暗殺風行的年代

在《浪客劍心》這部動漫中,主人公緋村劍心是虛構的,但是在幕末時期卻有不少像劍心這樣以暗殺為生的人。以暗殺為職業的人在現代稱為“職業殺手”,在中國叫作“刺客”,日語則寫作“人斬り”。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認為暗殺是“事先並無任何的暗示或警告而做出的突然的襲擊,或是運用計謀來殺害他人的手段”,並評價說“暗殺是令人憎惡的”、“暗殺的人實在沒有資格算是人”。

幕末的暗殺有的由幕府發起,有的由志士們發起。幕末由志士們發起的暗殺,最早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暗殺井伊大老事件。井伊掀起的“安政大獄”株連過眾,自己也成了武士們怨恨的對象。1860年3月3日,18名浪人[1]在江戶城外斬殺了井伊,幕府的威信也在暗殺事件之後開始急速下降。

後來幕府和天皇聯姻,結果卻把幕府的惡名蔓延到了朝廷。很多“尊皇攘夷”的志士覺得朝廷不該和受到洋人恐嚇便搖尾乞憐的幕府結合,於是以京都為中心發起了“天誅”行動。“天誅”就是代天懲罰,這些人以上蒼的名義懲罰那些他們看不入眼的和洋人打交道的日本人。

最早的“天誅”受害者是大臣島田左近。島田在“安政大獄”和皇室聯姻中都起了推動作用,京都內外志士們早就將他作為不除不快的對象。1862年7月,島田在情婦的住處遭到薩摩派出的刺客的襲擊,傷重而死的島田被砍下首級,晾在鴨川[2]河邊,首級旁還附上“斬奸狀”——列出此人之所以被殺的罪狀。島田遭到殺害的過程成為此後“天誅”的模式:鎖定要殺害的人,由數名刺客調查並進行跟蹤,通常在晚上以極其殘忍的方式將其殺害,之後將首級送往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示眾,並附上列出其罪名的“斬奸狀”。

京都民眾因為普遍厭惡外國人,對於幕府擅自開國的行為很反感,所以最初對於志士們采用“天誅”方式殺害幕府的走狗並不特別排斥。可是“天誅”發展到後來越來越極端,凡是提倡開國或是學習西方知識、科技、制度的先進學者都成為“天誅”的對象,京都頓時陷入無政府的恐怖局勢。

大體說來,“天誅”行動盛行於1862和1863這兩年,與長州在京都的全盛期相當。長州在1863年8月因政變被逐出京都後,幕府派出維持京都治安的見回組、新選組等“官方武士組織”,盛極一時的“天誅”行動也就逐漸遭到鎮壓而消失。

幕末的暗殺往往不是出於私人恩怨,而是為了集團的政治理念,為了這個理念身為刺客的個人可以義無反顧地付出生命。或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幕末暗殺事件至今仍不時成為歷史小說或是電影戲劇的主題。

[1] 浪人:指的是離開戶籍地到外地的武士,這種行為也叫作“脫藩”。

[2] 鴨川:位於日本京都的一條有名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