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三十(第2/13頁)

本日又奉九月十五日寄諭:曾國藩等本系特簡查辦津案之員,此時該翻譯業已抵津,修堂撫恤諸事在津易於定議,即著該督等晤商德微理亞,妥籌辦理,迅速具奏。等因。欽此。查德微理亞業於十三日回京,由天津府派外委郭仲奎護送。此間別無法國人員,無從與議賠償撫恤等事,應否在京定議,如德翻譯再來津郡,似可即由督臣李鴻章等與之議結。恭候聖訓示遵。所有微臣籲請陛見緣由,謹繕折附驛具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調陳蘭彬江南差遣片 同治九年九月十六日

再,四品銜刑部主事陳蘭彬,經臣於上年正月奏調來直,襄辦一切,深資臂助,該員實心孤詣,智深勇沈,歷練既久,斂抑才氣,而精悍堅卓,不避險艱,實有任重致遠之志。臣九月初六日奏陳海上操兵之法,其要全在船主得人。目下中國輪船於駕駛出洋,尚未練習。欲求已成之材可為船主者,自屬不易多遘。將來召募之始,必先擇閩粵沿海之人不憚風濤者,使之學習掌舵看火測量沙線等事,以期漸就嫻熟。該員生長粵東,留心兵事,若令延攬將材於輪船操練事宜,必有裨益。至外國技術之精為中國所未逮,如與圖算法、步天測海,制造機器等事,無一不與造船練兵相為表裏。其制則廣立書院,分科肄業,凡民無不有學。其學皆專門名家,每治一藝,每制一器,皆系父子相傳,世繼其業,然後通微合漠,愈久愈精,其國家於軍政、船政皆視為身心性命之學。

如俄羅斯初無輪船,國主易服微行,親入鄰國船廠,學得其法。乾隆間,其世子又至英國書院,肄業數年。今則俄人巨炮大船,不亞於英法各國,此其明效。江蘇撫臣丁日昌屢與臣言,宜博選聰穎子弟赴泰西各國書院及軍政、船政等院,分門學習,優給資斧,寬假歲時,為三年蓄艾之計。行之既久,或有異材出乎其間。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長之事,中國皆能究知,然後可以徐圖自強。且謂攜帶子弟前赴外國者,如該員陳蘭彬及江蘇同知容閎輩皆可勝任等語。臣精力日衰,自度難策後效。然於海防制器等事,亦思稍立基緒,異日有名將帥者出,俾之得所憑借,蔗不難漸次拓充。陳蘭彬素有遠志,每與議及此事,輒復雄心激發,樂與有成。該員系奉旨交臣差遣之員,此次仍擬帶至江南,於目前操練輪船,將來肄業西洋各事,必能實力講求,悉心規劃。理合附片陳明。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報接印日期折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一日

奏為恭報微臣接印日期,仰祈聖鑒事。

竊臣入都陛見,跪聆聖訓後,於十月十五日出京,二十八日至山東濟寧州,由水路南下,閏十月二十日行抵江寧省城。二十二日,準署督臣魁玉飭派署江寧府知府蒯德模、署中軍副將周良才,賫送兩江總督關防,鹽政印信、欽差大臣關防及王命旗牌文卷等件,一並移交前來。臣當即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任事。伏思兩江地大物博,政務殷繁,臣前此承乏數年,於一切察吏安民,防江籌海諸大政,頗思實心整理,均有志而未逮。茲以衰病之軀,渥被新綸,重臨舊地,凡清議所責望,眾情所瞻矚,暨臣心所素願自勉者,自揣精力更遜於前,能否隨事補救,尚無把握。五中循省,悚惕滋深,惟有廣集眾思,力圖補過,勉策桑榆之效,冀收尺寸之長,以仰答高厚鴻慈於萬一。所有微臣接印日期,除恭疏具題外,理合專折陳奏,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

再,通商事件,未經奉有明諭,目下蘇州巡撫新舊交替,尚未履任,臣自應將洋務日行文件,從權核辦,暫用總督關防,所有欽差大臣關防,敬謹封儲,聽候諭旨,合並聲明。謹奏。

會議海運交米折 同治十年正月十二日

奏為遵旨會議海運米石改由糧道赴通徑交,擬俟下屆再行試辦,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臣等承準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諭:海運交卸一節,該部擬請按照河運章程改由糧道赴通徑交,系為掃除積弊起見,著曾國藩、李鴻章、英桂、張兆棟、張之萬、楊昌溶斟酌情形,詳細妥商,會同核議具奏。原折片均著分別抄給閱看。等因。欽此。

臣國藩當即劄飭江蘇糧道英樸,會同藩司核議詳復。臣昌濬亦即劄飭浙江糧道如山,會同司道核議詳覆。旋據浙江糧道如山等會詳稱,海運章程始自道光六年,由滬運津責成南省委員由津運通,責成北省委員,厘然判而為二。各有專責,奉行既久,法非不善而弊即叢生。今欲大改章程,不外除弊節費二事,然運道之弊全在剝船。若改由糧道委員押運,以隔省人地生疏之委員稽察隔省積慣作弊之船戶,恐呼應不靈,其弊更甚。至海運經費系按照米數備帶赴津,力求撙節方可敷用。